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國家統計局4月9日公佈數據,2021年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環比下降0.5%。在開年連續兩月落入負區間後,今年CPI同比指數首次“轉正”。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
食品價格與非食品價格呈現“一漲一跌”的局面,共同推動CPI由負轉正。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認為,一方面,春節後豬肉價格等明顯回落,影響食品價格降幅進一步擴大,對CPI同比造成拖累;另一方面,汽柴油價格上漲帶動非食品價格由負轉正,推動CPI同比上漲。
除上述新漲價因素外,翹尾的負向影響大幅減弱也是原因之一。據測算,在3月份0.4%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6個百分點,比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前述新漲價因素的影響約為1.0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3%,一季度核心CPI與去年同期持平。
鮮菜價格明顯下降,豬肉價格已降超過三成
食品價格同比、環比雙降,對CPI造成拖累。3月份,食品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1.6%轉為下降3.6%,影響CPI下降約0.7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12個百分點。
其中,由於天氣轉暖,鮮菜大量上市,鮮菜價格由漲轉跌,大幅下降14.5%,是3月份統計數據中環比降幅最多的類別。
緊隨其後的是豬肉,受生豬產能持續恢復、春節後消費需求回落影響,3月份,豬肉價格同比、環比均出現“兩位數”下降。具體看,環比下降10.9%,降幅比上月擴大7.8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8.4%,降幅擴大3.5個百分點。
春節後豬肉價格一路下跌,3月30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白條豬批發平均價為29.5元/公斤,比3月1日的32.25元/公斤大幅下降8.53%。
農業農村部監測的16省份瘦肉型白條豬出廠價格顯示,從2021年第3周(1月18日-22日)開始,豬肉價格回落,至第13周(3月29日-4月2日)已經降至31.13元每公斤,較第2周的高點(46.56元每公斤)已經下降超過33%。其中僅第9周(3月1日-5日)出現短期波動,隨後繼續快速下跌。
供給充裕且需求回落是春節後豬肉價格顯著下降的主因。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認為,目前我國生豬產能顯著恢復,存欄量持續增長推動出欄量明顯增加,市場供應充足。
2020年底全國生豬存欄恢復至4.07億頭,已經達到2017年水平的92%以上。農業農村部監測顯示,今年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0%,連續17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4.1%,連續9個月增長。
相應地,全國生豬出欄量持續顯著增長。“由於1月中下旬豬肉價格下降,部分養殖户將大豬壓欄,這部分壓欄產能在節後開始釋放。同時,部分地區養殖户受疫情風險影響,提前出欄80公斤左右生豬。壓欄大豬和小型白條豬集中入市,導致生豬和豬肉供給顯著增加。”朱增勇説。
此外,持續投向市場的儲備凍豬肉和進口豬肉也充裕了市場供給,今年截至目前,政府已累計向市場投放21萬噸儲備凍豬肉。1月至2月,我國進口豬肉70萬噸,同比增長26.2%。
油價“九連漲”後“剎車”,旅遊價格仍為負值
非食品價格同比、環比雙漲,推動3月份CPI由負轉正。其中,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轉為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5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2%,漲幅較上月略有回落,影響C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消費品價格變動引起注意。3月份,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22個百分點;同比上漲1.0%,為近一年來同比首次上漲。
董莉娟表示,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主要受油價上漲的帶動。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影響,3月份,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環比上漲6.6%和7.3%,同比上漲11.9%和12.8%。
今年截至3月31日,國內成品油價格出現“五連漲”,累加2020年末的調價,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九連漲”。私家車用車成本增加,加滿一箱油要多花10餘元。
此輪連續上漲到3月31日終於“踩了剎車”。根據國家發改委消息,自2021年3月31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25元和220元。
在汽柴油價格上漲的帶動下,3月份交通通信類價格明顯上漲,同比增長2.7%,環比上漲1.3%,在非食品七大類價格中漲幅最高。
服務價格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在春節後有所回落,環比下降0.1%,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不過,受到春節錯月影響,同比略有上漲,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2%。
其中,家政服務、洗車和美髮等服務價格在春節後季節性回落,下降3.0%-5.3%;疫情好轉後,出行需求有所增加,飛機票價格上漲6.4%。
旅遊業仍在緩慢恢復,3月份旅遊價格環比下降4.2%、同比下降8.2%。教育服務價格略有上漲,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9%。
解讀:二季度物價走勢如何?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分析二季度的居民消費價格走勢,專家認為,食品特別是豬肉價格將繼續下降趨勢,非食品價格保持回正有諸多支撐因素。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二季度,生豬供給持續恢復將帶動價格下行,蔬菜價格波動未突破季節性規律,國際食品價格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市場影響有限,整體而言食品價格同比仍將保持低位運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去年5月前後受短期供給提升影響,生豬批發價格一度跌至40元/公斤以內,在低基數影響下,二季度食品價格可能達到相對高位。
但這並不能改變豬肉價格整體下降的趨勢,生豬供給的持續恢復是關鍵推動因素。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2月22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隨着新增的生豬產能陸續兑現為豬肉產量,豬肉市場供應最緊張的時期已經過去,後期供需關係將會越來越寬鬆。
到6月份前後,生豬存欄可以恢復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豬出欄和豬肉供應將逐步恢復到正常年景水平。
朱增勇認為,豬肉價格從2019年10月份開始已經在高位徘徊一年多時間。當前進入生豬的供給恢復期,供給增加的趨勢是毫無疑問的,豬肉價格進一步回落只是時間和程度的問題。預計今年整體保持下降趨勢,後期如有反彈也屬下跌過程中的波動。
非食品價格方面,連平認為,隨着生產復甦、需求擴張等,非食品價格或繼續回正。租房市場回暖,原油價格回升,出行頻率加大,影視業、旅遊業等行業持續升温等,都將為非食品價格提供支撐。
連平預計,二季度,CPI同比均值可能在1.6%左右。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