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能源谷”建設初具規模

本報訊(記者 孫杰)昨天,2020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在北京未來科學城舉行。記者從論壇獲悉,經過一年的快速發展,“能源谷”建設已初具規模,核心區內雲集近200家能源研發機構和生態企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超1700億元。

論壇由北京市政府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昌平區政府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承辦。本屆論壇重點聚焦能源革命與綠色金融、石油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互聯網 5G”帶動產業升級等領域,200餘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國際組織、科研院校、金融機構及企業代表參會並開展交流研討。

在去年首屆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上,北京宣佈在未來科學城東區啓動“能源谷”建設,快速搶佔國際能源技術創新高地。未來科學城位於昌平區南部,規劃佔地面積約170.6平方公里,而“能源谷”位於未來科學城東區,規劃面積為43.5平方公里。

“能源企業進一步聚集,能源產業收入超千億規模。”昌平區副區長張念木告訴記者,昌平區集聚規模以上能源企業達291家,“能源谷”核心區10平方公里範圍內已集聚198家各類能源研發機構和生態企業。2019年,“能源谷”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1700億元,利潤合計超過200億元。

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等幾十家高端技術研究機構入駐“能源谷”,聚集起9000多名能源領域的科研人員。據介紹,目前“能源谷”已累計建成28個國家級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組建了15個支持協同創新、服務科技人才的公共服務平台,成為創新要素最集中、最富集的區域之一。

“能源谷”承載着能源領域創新突破的期待。據瞭解,一批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均已在“能源谷”核心區佈局,並集中開展科學攻關,涵蓋能源轉型的能源互聯網、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先進儲能、能源安全控制、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能源裝備及測試等多個領域。

氫能是下一階段能源技術革命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北京正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在這方面,“能源谷”已初步形成氫能燃料電池產業鏈。張念木表示,“能源谷”集聚的眾多研發機構,擁有先進氫能技術和優勢產業基礎,包括風光互補電解水制氫、氫氣提純、加氫機與加氫站工藝設計與控制、氫能燃料電池及核心零部件、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氫能燃料電池大巴和卡車整車製造等,搭建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檢驗檢測平台,形成氫能燃料電池研發應用全產業鏈。

未來,“能源谷”將進一步發揮央企技術創新“主力軍”作用,依託區域央企資源,結合研發投入、地均產出、營收納税等產業准入標準,持續導入優質資源,佈局符合區域發展的產業。

創新產業生態離不開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能源谷”將進一步整合央企應用場景、訂單需求、研發條件等要素資源,面向中小微企業高水平開放,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和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持續推動形成涵蓋科技創新、產業化和上下游配套的先進能源產業集聚生態。”張念木還表示,將圍繞“能源谷”集中佈局的關鍵技術,推動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三鏈聯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6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億“能源谷”建設初具規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