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與上證報的故事│楊宇慧:中國證券第一報誕生記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財經

1991年7月1日,中國第一張證券專業報紙——《上海證券交易所專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黃浦路15號)誕生。6月10日試刊,7月1日正式出版,為對開四版週報。新中國證券市場從此有了一份傳遞證券和財經信息的專業媒體。

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後,為了更好地培育剛剛起步的證券市場,就設想能有一個傳遞信息的窗口,普及證券投資知識,倡導理性投資,傳遞管理層的政策,不斷壯大投資者羣體,擴大市場規模。上海證券交易所曾希望與一家財經專業報刊合辦一個版面,也曾經向另一家報社傳遞過合作意向,但對方遲遲沒有作答。於是,總經理尉文淵決定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來辦一份證券專業報紙。

當時,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負責調統部工作,主要是編輯內參《股市動態》、統計證券市場交易數據和編制上證綜指。《股市動態》印數很少,是按時任副市長徐匡迪指示編印的,專供市委、市政府和市人行領導參考,前後一共出了九期。

從1991年1月起,交易所就開始醖釀、籌備辦報紙。圍繞交易所是否要辦報,市人行領導、上交所領導進行了多次磋商。總經理尉文淵佈置調統部編了一期“樣報”,送到市人行和交易所領導案頭。市人行領導擔心辦報太敏感,萬一文字把關不嚴就會出大問題,因此遲遲下不了決心,最後達成一個折衷的辦法,每期報紙大樣必須由上交所理事長李祥瑞和市人行副行長周芝石審閲簽字才能付印。時任上交所理事長的李祥瑞、副理事長闞治東、市人行行長龔浩成、副行長羅時林等都對辦報予以很大的支持,新中國第一張證券報才應運而生。

大約到了4、5月間,經《新聞報》前副總編輯陳文灝先生和《金融時報》上海記者站站長李濟生多方奔走,終於拿到上海新聞出版局報刊管理處核發的內部報刊準印證。

尉文淵兼總編輯,我兼編輯部主任,就這樣“十幾個人,七八條槍”把內刊辦起來。當時人稱“四老三少”,即是四位上海新聞界的老報人陳文灝先生、周丁先生、廖濟航先生、彭克平先生和我、孫健、謝羣參與早期創辦。後來加入的有朱建華、張志雄、虞建新、李導、王志福,還有上海解放日報丁頌平先生、李立坤、葉文玉等。孫健、朱建華、張志雄、虞建新、李導等同志深入到證券市場第一線,寫出了不少受到各界好評的新聞稿。發表在頭版的評論等重要文章都是經尉文淵總經理授意組織的,多是我或孫健分別執筆,經尉總改定後發表的。有幾篇用理事長李祥瑞名義發表的致辭,都是尉文淵親自撰寫的。

在報紙創辦過程中,周丁先生、廖濟航先生等老報人給我們許多指導和幫助,使得編輯部各個運作環節很快進入軌道。

在一年多時間內,我將每期大樣送到李祥瑞同志和周芝石同志案頭。兩位老領導不顧工作繁忙,每期都十分認真、仔細地審閲,甚至是逐字逐句地修改。有時,正巧有重要會議或有外事接待,他們也都抽時間把大樣看完。李祥瑞同志經常是不吃午飯也要把大樣簽完,讓報紙能準時付印。李祥瑞同志反覆説,要提醒投資者加強風險意識。後來每期報上出現“股市風險莫測,務必謹慎抉擇”就是按李祥瑞同志指示加上去的。

在他們審讀簽字之後,我先把大樣送到新民晚報在徐家彙的電腦排版房出“菲林”也就是膠片,然後騎自行車送到虎丘路的文匯報印刷廠付印。那年夏天天氣炎熱,有一天路面的温度超過四十度,我拿膠片送文匯報印廠時,發現停在露天暴曬的自行車,內胎補的橡膠熔化了,車胎氣已漏完,只能推着車徒步把膠片從徐家彙送到虎丘路。

《上海證券》報走的是自辦發行的路,在證券公司營業部門口設代理點,先是江蘇、浙江一帶的報販用汽車到上海來拉報紙。後來較遠的省市的報販也到上海安營紮寨,搭週日上午航班,把報紙轉發到西南、西北。投資者在星期天晚些時候看到報紙,保證了證券市場信息及時性。許多報販從賣《上海證券》報、讀《上海證券》報,最後變成了一個個成熟的股民。

圖為 上世紀90年代《上海證券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側門銷售時的情景

《上海證券》報一版是要聞版,由著名老報人周丁先生負責。二、三版中間為行情,兩側分別是知識普及與理論提高,由彭克平先生負責。四版是滬深一週市場綜述,由廖濟航先生負責。統計資料由調統部薛鈞負責,每期都有高質量的市場交易統計數據。市場版文章由孫健負責組稿。

時任上交所人事部主任萬杜娟積極為編輯部招才納賢,張志雄就在這個時候從盧灣區圖書館調來的。我發現閘北區環龍證券營業部有不少可寫的故事,正巧張志雄來報到,就讓他去採訪。很快,張志雄就寫出了文筆生動、可讀性強、貼切反映股民生態的《三子俱樂部》,受到好評。

報紙力求貼近市場,既有知識普及,又有理論探討,對證券市場中一些問題提出比較前衞的思考。一些新人的文章常見諸報端,如郭憲提出採用流量法來調節漲跌停,文章發表在《上海證券》報後不久被上交所管理層採納。顧銘德撰寫的《上海股市在國民經濟中的力度和作用》,用經濟學觀點分析了上海證券市場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發表之後受到有關方面關注。《上海證券》報在徵文活動中發掘了一批優秀作者,如葉國英、陳憲、應健中、陸國樑、文興、童牧野等,後來他們成為股市頗有影響的人物。

報紙的頭版頭條文章都是在週五收市之後確定的。在尉文淵的辦公室內,四張大樣攤放在地上,大家圍在一起討論。上市部的強紀英、沈翼虎、交易部的王強、殷葉亮等也經常參與討論。頭版頭條文章一般是尉文淵親自定的,大多是上交所對市場推出的一些重大舉措,及時公佈上海證券市場管理層的政策取向,體現了“三公”原則。頭版頭條文章標題十分醒目,備受投資者關注。許多境外的市場研究機構、財經資訊機構、高等院校紛紛來信來電要求訂閲。

《上海證券》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1992年底,發行量達到十五萬份。尉文淵年輕、充滿活力和闖勁,敢想敢幹。週一早晨,他喜歡站在黃浦路15號的側門、《上海證券》報攤上賣報。他説,收錢收到手都酸了。可見那時《上海證券》報辦得風生水起、備受歡迎的熱烈程度。

圖為 清晨,在萬國證券黃浦營業部門口《上海證券》報取報點,股民讀上海證券報後交流信息的熱烈場景。

1993年1月2日《上海證券報》公開發行,改週報為週二刊。由於人員增加,辦公地點遷移了幾次,先在虎丘路,後搬到黃浦路15號上交所的後面閣樓,後又移到青浦路50號。

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展市場的總體思路,上證報確定了“市場在哪裏,報紙就要發到哪裏”的發行方針。在福建日報印刷廠建立了我們第一個分印點;接着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個記者站,解決了深圳證券市場實時新聞報道的通道。

1995年,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要求,《上海證券報》與上海證券交易所脱鈎,《上海證券報》由新華社上海分社接辦。

1992年《上海證券年鑑》真實記錄了中國證券第一報誕生,在年鑑的證券機構、證券交易所欄目下第86頁,專門介紹了中國證券第一報——《上海證券交易所專刊》創辦、編輯部成員、版面安排等情況。

《上海證券報》三十年和新中國證券市場一起發展、成長,已從當年的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上海證券報》披露了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普及了證券法規,培育了無數的投資者,見證並積極參與、推動了新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成為新中國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