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在社會上,我們始終無法繞過“生活”一詞,生活的基礎是“錢”。估計很多人的夢想是賺更多的錢。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行業適合老百姓投資。比如,今年大火的擺地攤、電商直播,如果能抓住“風口”,想賺大錢,基本上都不是問題。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大多數人選擇上班,每月掙死工資。雖然他們不需要冒任何風險,但他們的月收入也非常有限。所以人們會問,難道沒有賺錢多、又合法的行業嗎?
其實,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產業,但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比如我們常喝的農夫山泉,靠着“大自然的搬運工”,就能實現60%的毛利率。創始人鍾睒睒曾一度超越馬雲、馬化騰等,成為中國首富,淨資產達到4115億。
有人可能會説,瓶裝飲用水市場幾乎被農夫山泉、怡寶、娃哈哈等巨頭佔據,而且門檻也不低。普通人很難進入這個行業。事實上,還有另一個發財行業,毛利率已經達到70%,高於農夫山泉,門檻卻很低。有的人已經一天淨賺3000元,比白領的工資還高。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市2019年平均年薪為106168元,月平均工資為8847元;上海市2019年平均年薪為114962元/月,平均工資為9580元。廣州2019年平均年薪123498元,月平均工資10292元。深圳2019年平均年薪127757元,月平均工資10646元。可以自豪地説,工薪階層辛苦了一個月,卻比不上人家幹兩三天的活。
這個行業就是“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不是“過期食品”
看到“臨期”這個詞,很多人認為是食物快要過期了。其實,所謂“臨期食品”是指過臨近食品的保質期限,還沒有過期。“臨期食品”在食品的保質期內,價格通常比原價便宜得多,一般至少要便宜一半。在一些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如果不打折促銷,很多食品在保質期達到60%時就會變成“臨時食品”。
比如保質期為100天,可能還剩60天時會退還給供應商,供應商需要退還相應的貨款,然後將這些臨時食品低價賣給專門銷售臨時食品的賣家。
70%毛利率,有人一天賺3000元
臨時食品的價格通常低於原價的一半。例如,一盒皇冠丹麥曲奇的售價通常在10元以上。成為臨時食品後,6盒才19.8元。離保質期越近,價格越便宜。
雖然價格很低,但利潤可觀。有賣家計算過,臨客食品的毛利率在70%左右,即使扣除運輸、倉儲、人工、損失等,也能達到40%。成都一家臨時食品店的老闆透露,自己每天的淨利潤可以達到1000-3000元,比賣普通食品的商店要高。如果按平均一天2000元的話,一個月就是小6萬元,收入相當可觀。
臨期食品這麼便宜,是怎麼賺錢的?會不會是“假貨”?
據業內人士介紹,食品流通一般要經過品牌商(或進口商)、經銷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正常情況下,線下超市和網上電商公司為了降低庫存積壓風險,不接受超過保質期1/3的國產食品和超過保質期1/2的進口食品,以降低庫存積壓風險。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臨時食品銷售商賺的不是顧客的錢,而是供應商的錢。很明顯,這是供應商的損失,甚至可以説,供應商損失更大。賣家賺得更多。
比如,有一批原價50萬元的臨期食品。中間商以3萬至4萬元的價格購買,然後以15萬元的價格出售。一經轉手,就賺了10多萬元。
售賣臨期食品的好處
對於企業來説,臨時食品本來就是產業過剩造成的負擔,處理不當也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臨時食品市場的出現,是盤活企業庫存、加速資金週轉、將可能會被浪費變成有效的實際價值的一種方式。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休閒食品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0556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11000億元。
而每年因為流通效率造成的食品損失每年高達數千億元。如果按5%的沉澱庫存計算,臨期食品將是800多億的巨大市場。
曾幾何時,購買臨終食品似乎是老年人的習慣性行為,現在年輕人也加入其中,但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購買臨終食品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價格。不少消費者在享受到味蕾的滿足感的同時,也緩解了商家的庫存壓力。可以説是一種“惠而不費”的新型消費選擇。你買過臨期食品嗎?你會加入這個門檻不高的“風口”行業嗎?
本文由小編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