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過度投機、加密貨幣,周小川這樣説|陸家嘴論壇
要點速讀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至少有三方面含義:第一是支付體系,第二是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的支持,第三是為實體經濟的研發投資、設備投資進行融資服務。
二級市場交易更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有可能不同程度地脱離實體經濟,甚至基本上離開實體經濟,對此需要加以警惕,甚至在政策上也要加以控制。
從現在看,有一些加密貨幣要想再回到支付領域,可能已經不太合適,也不被大家所接受。
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6月10日至11日在上海舉辦。在主題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發展”的全體大會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表示,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從長期來講會獲得巨大的好處。過度投機後如果摔跟頭,以後爬起來成本代價非常之大,中國要繼續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事辦好。
“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從長期來講會獲得巨大的好處”
要認識到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有一部分金融業就是實體經濟的組成部分,也是直接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還有一些金融服務和金融市場的交易,有可能離實體經濟稍微遠一些,二者之間的近遠程度可以用“0-1”區間分佈來説明。
從國別來看,中國特別強調金融服務、金融市場要和實體經濟保持緊密聯繫,強調為實體經濟服務,如果在“0-1”之間趨近於“1”。而在一些金融業發達的國家,更多認為金融可以獨立運行,可視為“0-1”之間趨近於“0”。
處在“1”的位置上,至少有三方面含義:
第一是支付體系,沒有支付體系,實體經濟轉不起來,因此金融在做支付體系的過程中可以看作實體經濟運行的一部分;
第二是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的支持,特別是流動資金貸款,因為企業生產要有原材料、半成品、投入品的投入,產品可能還需要庫存、運輸才能賣出去,在這個過程中流動資金支持了企業的連續運轉,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
第三,實體經濟必然要進行新的研發投資、設備投資,為這種投資所進行的融資服務,比如銀行信貸、資本市場融資,也應該看作是實體經濟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個問題有一定熱度,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這次金融危機的發生,是有一些過度投機的金融產品脱離了實體經濟,應當予以注意。
2010年至2012年期間,中央和國務院都反覆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央行也推出了社會融資總額的口徑,也表明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視。
周小川強調,“我個人認為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從長期來講會獲得巨大的好處。”
他感慨道,最近十幾年,中美之間GDP的差距是在縮小。但是,要繼續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件事辦好,同時,國際上美國是不是也可以花一點注意力在這方面思考、研究一下,以便大家共同探討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的相互關係,把這件事關係擺正,促進可持續長久發展。
“如果出現一些過度投機的活動,當時很興奮覺得可能很好,但摔跟頭以後爬起來的成本代價非常之大,之間的差距會隨之拉大。”
究竟如何判斷金融和實體經濟關係
金融市場的交易也有一些主要是為了風險管理,有的是可以被投機活動所使用,可以起到“標度”作用,衡量某種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聯繫程度。比如,企業通過IPO融資,絕大多數是用來投入研發、設備更新、技術更新、創新產品等領域,這明顯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但也有二級市場交易更復雜的衍生產品,有可能不同程度地脱離實體經濟,甚至有一些走到“0”地步,這基本上離開實體經濟,對此是需要加以警惕,甚至在政策上也要加以控制。
事實上,政策取向也能體現對金融與實體經濟關係的重視。當市場出現過度投機創造機會時,中國往往是會採取控制做法。結合以往案例來看,基本採取“冷卻”做法,這也表明中國政策取向是力求克服過度投機。
周小川還坦言,“這也看對人的教育培養和方向的引導,我們常説你不要搞賭博,也不要去吸毒,不要老想着一夜暴富,從事過度的投機活動,也不要超出自己的收入能力借太多的錢。”
究竟如何看待金融和實體經濟關係?可以從三方面作出判斷:
一是正和博弈還是零和博弈關係。正和博弈實現雙贏、多贏,通過金融引導一些投資進入實體經濟。比如上市公司融資投入研發、新設備、新技術、新產品等領域,企業價值、市值因此有所提高,股東可以獲得不錯分紅,市場產品也隨之豐富,投資者也有錢可以賺,這樣是正和博弈。
二是從宏觀調控或者政策調控上來講,究竟是不是以實體經濟基礎面來進行調控,還是説脱離了基礎面來制定的相關調控政策。
三是三大主體的財務平衡。政府、企業、家庭或個人應該財務收支平衡,你創造了多少財富,你有多少收入,你可以有多少花銷。
“一些加密貨幣要想再回到支付領域,它已經失去了機會”
談及加密貨幣創新,周小川直言,中國更多探討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與很多發達國家討論的會有很大不同,他們往往比較強調這些產品具有一些定價功能,同時可以對沖一些特定的風險。值得探究的是,加密貨幣究竟對實體經濟有什麼好處?特別是有一些加密貨幣慢慢脱離了支付業,純粹變為一種數字資產。
從金融科技角度看,為什麼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周小川認為,加密貨幣從原理、設計思想來講,還是有可能成為為實體經濟服務有用的工具,能夠在支付領域中起一定作用。但從加密貨幣啓動的前期上來看,加密貨幣還有些不足,比如説它的TPS——每秒鐘所處理的交易筆數還不夠高,且佔用較多網絡資源和處理能力,再有因為去中心化等特性而強調去監管的一些爭議,其後期發展也拭目以待。
如果參與主導的人過於想掙快錢,着急掙快錢,就很容易想通過交易來回收自己的投資甚至是賺大錢,那就把它搞成了數字資產、加密資產。從現在看,有一些加密貨幣要想再回到支付領域,它已經失去了機會,可能已經不太合適,也不被大家所接受。這個要從理念上搞清楚這些是否有助於金融科技發展為實體經濟服務。
記者 朱燈花
編輯 陳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