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沐霖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沐霖
10月11日,據新華社報道,北交所全網測試收官,開市進入衝刺階段,投資者預約申請北交所開户的熱情高漲。北交所為企業上市開拓了更廣泛的融資渠道,但在市場注意力聚焦於北交所之際,老牌的滬深交易所融資情況會否失色,顯然不會,其與北交所的定位明顯不同,屬於錯位競爭。
那麼,2021年第三季度,滬深交易所IPO情況如何?1-9月IPO數量和募資金額有何變化?為何會出現IPO撤單潮?
針對上述問題,時代商學院對2021年三季度A股IPO市場展開多維度分析,以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把脈探路。
首發上市:第三季度募資總額為年內最高,達1658.91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完成IPO的企業數量合計373家,同比增長26.44%;IPO募資金額總計達3768.41億元,同比增長5.93%。而去年同期合計295家企業完成IPO, IPO募資金額為3557.38億元 。對比可見,今年前三季度IPO企業數量有較大幅度增長,但IPO募資金額的漲幅相對較小,主要原因是中小型IPO項目增多。
分季度來看,2021年1-3季度,新上市企業數量分別有100家、145家、128家,募資金額分別為761.3億元、1348.2億元、1658.91億元。可見,今年第二季度新上市企業數量最多,但第三季度IPO募資總金額最高,主要得益於8月20日上交所主板迎來一位“巨無霸”——中國電信。
從募資金額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新上市的373家企業平均募資金額為10.13億元,募資金額中位數是5.07億元,募資金額最大的是中國電信,共募資541.59億元;其次是三峽能源(600905.SH),募資金額為227.13億元,其餘企業募資金額均未超過百億元。募資金額排名前十的新上市企業還有滬農商行(601825.SH)、和輝光電(688538.SH)、時代電氣(688.187.SH)、大全能源(688303.SH)、義翹神州(301047.SZ)、天能股份(688819.SH)、鐵建重工(688425.SH)、維遠股份(600955.SH)。此外,募資金額最低的是讀客文化(301025.SZ),募資金額僅0.62億元。
從板塊分佈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新上市的373家企業主要來自創業板,有145家,佔比為38.87%;來自科創板的有126家,佔比為33.78%;還有75家企業來自上交所主板,佔比為20.11%;27家企業來自深交所主板,佔比為7.24%。而去年同期新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板塊是科創板,佔比達38.31%,創業板新上市企業的數量佔比僅26.78%。
第三季度(7—9月),新上市的128家企業中,來自創業板的有60家,科創板有40家,上交所主板有21家,深交所主板有7家,佔比分別為46.88%、31.25%、16.41%、5.47%。
從行業分佈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新上市企業數量排名前十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54家)、專用設備製造業(37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23家)、通用設備製造業(21家)、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21家)、醫藥製造業(19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6家)、專業技術服務業(15家)、金屬製品業(14家)、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12家)、汽車製造業(12家,並列第十)。
其中,7—9月,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的新上市企業數量顯著增多,達13家,僅次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4家),新上市企業數量排名第3—10位的行業分別是專用設備製造業(11家)、通用設備製造業(9家)、專業技術服務業(8家)、醫藥製造業(6家)、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5家)、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4家)、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4家)、金屬製品業(4家)。
對比去年同期,今年前三季度,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與專用設備製造業蟬聯新上市企業數量前二位,與其他行業的差距逐漸拉大,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新上市企業數量驟減。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新上市企業數量顯著增多,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大部分節能環保企業規模較小,隨着註冊制的全面推進和北交所正式開市,中小型節能環保企業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從地域分佈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新上市企業數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69家)、浙江省(66家)、江蘇省(61家),上海、北京分別以38家、27家位列第四、第五,新上市企業數量排在第六位到第九位的分別是山東省(26家)、安徽省(12家)、四川省(11家)、福建省(10家),湖北省、湖南省均以7家並列第十位。
其中,第三季度(7—9月),新上市企業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為浙江省(24家)、廣東省(21家)、江蘇省(19家)、上海(17家)、北京(10家)、山東省(10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前三季度,新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蘇省(47家),廣東省和浙江省以43家新上市企業數量並列第二。而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新上市企業數量力壓江蘇省和浙江省位居首位,主要在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新上市企業大幅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69家新上市企業中,有22家企業來自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遠超專用設備製造業(7家)和專業技術服務業(6家)。而浙江省的新上市企業主要來自通用設備製造業(7家)、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6家)、專用設備製造業(6家)等。
在發行價格方面,373家新上市企業的平均發行價格為23.42元/股,發行價格最高的是義翹神州(292.92元/股),遠超其他新上市企業。發行價格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別是達瑞電子(300976.SZ)、中望軟件(688083.SH)、普冉股份(688766.SH)、極米科技(688696.SH)、奧泰生物(688606.SH)、尤安設計(300983.SZ)、信濠光電(301051.SZ)、深圳瑞捷(300977.SZ)、同飛股份(300990.SZ),上述企業發行價格分別為168元/股、150.5元/股、148.9元/股、133.73元/股、120.8元/股、98.8元/股、89.66元/股、85.5元/股。此外,發行價格最低的是南網能源(003035.SZ),其發行價格僅1.4元/股。
在市盈率方面,369家(剔除4家未盈利企業)新上市企業的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8.29倍,發行市盈率最小的是曉鳴股份(300967.SZ),其發行市盈率為7.98倍。此外,發行市盈率在10倍以內的還有博拓生物(688767.SH)、重慶銀行(601963.SH)、深水規院(301038.SZ),其發行市盈率分別為8.58倍、8.97倍、9.7倍。
上會審核:9月被否企業創年內新高
2021年前三季度,發審委/上市委會議審核373家企業,去年同期發審委/上市委會議審核企業數量為305家,今年審核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2.3%。
今年前三季度上會審核的373家企業中,有333家企業通過發審委/上市委會議,過會率為89.28%;有11家企業上會被暫緩表決,占上會審核企業的比重為2.95%;有9家企業上會被取消審核,佔比為2.41%;有20家企業上會未獲通過,佔比為5.36%。
去年同期,有305家企業上會審核,過會率達95.74%,與去年相比,今年前三季度IPO企業過會率下降了6.46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今年1—9月,上會審核的企業數量分別是62家、32家、39家、27家、23家、43家、47家、38家、62家。1月和9月上會審核的企業數量均高達62家,5月上會審核的企業數量最少。分季度來看,第三季度上會審核的企業數量最多,達147家,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別為133家和93家。
過會率方面,今年1—9月,IPO過會率分別為90.32%、90.63%、82.05%、92.59%、95.65%、90.7%、85.11%、94.74%、87.1%,其中,3月、7月、9月過會率均低於90%。
具體而言,今年前三季度,上會未獲通過的20家企業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佔比達50%。1—9月,上會被否的企業數量分別有2家、2家、4家、1家、1家、0家、4家、0家、6家,9月創下年內被否企業數量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9月,多次申報上會審核的企業有37家,主要是首次上會審核被暫緩表決或取消審核,但並非所有企業二次上會審核都能順利通過,匯川物聯、華夏萬卷、老鋪黃金、林華醫療、海和藥物這5家企業二次上會審核再次折戟,而林華醫療是唯一一家三次上會審核的企業,但依舊未獲通過。
林華醫療是一家從事臨牀血管給藥工具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Ⅲ類醫療耗材靜脈留置針系列、輸液港,以及醫用敷料、注射器等。根據審核會議現場問詢,林華醫療存在毛利率異常高於同行、產品結構單一且銷售前景不佳、銷售費用畸高且存在商業賄賂嫌疑、股權轉讓或涉利益輸送等問題,這成為其IPO失敗的主要原因。
此外,林華醫療的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5家多次上會仍未通過的企業中,有3家(林華醫療、匯川物聯、海和藥物)保薦機構均為國泰君安,國泰君安的IPO業務執業質量有待提升。
IPO終止:現場檢查引發撤單潮,創業板成重災區
2021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153家企業終止IPO,其中81家來自創業板,佔比為52.94%;53家來自科創板,佔比為34.64%;其餘12家來自上交所主板,7家來自深交所主板。
去年同期,A股有51家企業終止IPO,對比可見,今年三季度IPO終止企業數量同比大幅增加200%。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和創業板合計116家企業主動撤回材料終止IPO,有11家企業因審核不獲通過而終止IPO,已過會終止註冊的企業有7家;深交所主板、上交所主板合計19家企業終止IPO審查。而去年同期A股有35家企業撤回材料,3家企業審核不獲通過,11家企業終止審查,2家企業終止註冊。
從月份看,2021年1—9月,終止IPO的企業數量分別有13家、31家、25家、12家、12家、14家、9家、19家、18家。可見,2月和3月終止IPO企業數量較多,合計56家。
時代商學院認為,證監會啓動現場檢查或是IPO企業集體撤單的主要導火索。1月29日,證監會下發《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對現場檢查適用範圍、檢查對象、檢查程序、監督管理措施等內容進行了規定,自公佈之日起實施。兩天後,證券業協會完成了對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的抽籤工作,20家擬申報科創板、創業板指企業被抽檢選中。隨後這20家被抽查的企業中,八成企業先後撤回材料。可見,監管層開啓的現場檢查,對IPO申報工作做得粗糙的企業形成了震懾。
時代觀察:IPO從嚴監管,統一輔導要求壓實中介機構責任
今年前三季度IPO過會率有所下降,或正是IPO市場良性發展的體現。
證監會多次強調,註冊制絕不意味着放鬆審核要求。2020年,企業扎堆申報上市,中介機構承接的IPO項目數量陡增,出現IPO項目執業質量下降的情況,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IPO企業“帶病闖關”現象屢禁不止。
公開信息顯示,有部分企業招股書頻頻出現數據“打架”現象,甚至出現故意刪減問詢函問題的惡劣情況。例如,濤濤車業於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分別披露的兩版招股書中,淨利潤、資產負債率等多項財務指標數據不一致。在2020年7月發佈的招股書中,2018—2019年,濤濤車業的淨利潤分別為3912.48萬元、7189.57萬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1.07%、47.77%;但在今年7月披露的招股書中,2018年和2019年的淨利潤分別變成3905.96萬元、7188.67萬元,2018年和2019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變為51.20%、47.87%。此外,濤濤車業招股書披露同行隆鑫通用的管理費用率與該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差異甚大。
按照規定,IPO企業招股書的信息披露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不能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而濤濤車業財務數據前後不一,是否財務造假尚未可知,但從招股書信息披露情況來看,濤濤車業的保薦機構浙商證券的執業質量較差。
值得一提的是,久盛電氣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無視”甚至直接刪除問詢問題,且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存在多處錯漏,造成信披違規,情況惡劣。在上會前夕,深交所對久盛電氣及其兩位保薦代表人下發了監管函。監管函指出,久盛電氣在回覆首輪問詢問題2時,未披露與關聯方的資金拆借情況;回覆問題9時則直接刪除有關疫情應對措施的問題,直至深交所再次問詢後才披露相關情況。
今年以來,證監會不斷出台新規加強投行業務監管。7月9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註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自公佈之日起實行。《意見》指出,將進一步擴大現場檢查和督導面,堅持“申報即擔責”的原則,對收到現場檢查或督導通知後撤回的項目,證監會及證券交易所將依法組織核查,堅決杜絕“帶病闖關”行為。
時代商學院認為,《意見》的出台意味着IPO項目多主體問責體系逐漸加強和完善,在強監管的震懾作用下,企業和中介機構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情況將愈發減少。
9月3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監管規定》(簡稱《輔導監管規定》),對輔導目的、輔導驗收內容、輔導驗收方式、輔導驗收程序、加強科技監管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包括規定輔導期原則上不少於三個月,輔導機構應在每季度結束後十五日內更新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輔導機構指定參與輔導工作的人員中,保薦代表人不得少於二人;驗收機構應當採取審閲輔導驗收材料、現場走訪輔導對象、約談有關人員、查閲公司資料、檢查或抽查保薦業務工作底稿等方式進行輔導驗收等。
證監會曾在2001年發佈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但該辦法在2008年被廢止,時隔13年證監會再度明文統一管理上市輔導工作,意味着強監管時代正式開啓。
時代商學院認為,《輔導監管規定》意在明確IPO輔導工作的底線要求,使抽查保薦機構工作底稿成為驗收必經之路,從源頭上提高中介機構執業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發審委、上市委的審核壓力。
(全文52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