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於垚峯
2021年,出欄量3000多頭豬的小型養殖户劉亮,差不多已經把2020年的利潤都虧完了,不過他表示2022年還會堅持養下去。一縣之隔的另一位養殖户趙建華則在2021年底黯然離場,“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小散户之外,大豬企呢?在已經發布2021年業績預報的豬企中,除牧原股份之外,所有豬企都虧損,虧損合計超過500億元。其中温氏股份預計2021年虧損130億至138億,天邦股份虧損35億至40億,新希望虧損86億元至96億元,正邦科技更是創紀錄地虧損182億元至197億元。
又是一輪豬週期,曾經上過天的豬,如今卻在谷底。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2月10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價格為13.34元/公斤,土雜豬生豬價格為12.94元/公斤。但這兩日,上市豬企股價卻表現不錯,2月9日豬產業指數上漲4.22%,天邦股份、巨星農牧、金新農漲停。2月10日,正邦科技、傲農生物、金新農、新五豐漲停,牧原股份股價創下了近半年新高。對此,有機構認為這是市場對板塊積極預期已經起來的表現,也有機構認為,本輪豬週期未到反轉時,2022年預計生豬行業延續去產能,豬價震盪尋底。
是“三次觸底”迎來新週期,還是繼續底部艱難調整?時間是最好的答案。
價格與成本倒掛
正邦科技一年虧掉十年利潤
1月23日,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江西省高安市一個酒店的大堂,劉亮神情略顯凝重。
高安市是江西省宜春市下轄縣級市,養豬產業一直是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高峯時期全市養豬場有一萬多個,經過2017年的環境專項治理,拆除了數千個養豬場。目前行業內的養豬户不足千人。
劉亮在高安養豬有近二十年的歷史,父子兩代都是養豬人,其父親之前是在國營豬場工作,受父親影響,劉亮也走上了養豬這條路。
神情凝重的劉亮,焦慮的是眼前的豬價,就在那幾天,生豬價格又一次跌破了每斤7元的大關。
“按照往常,每到年關的時候,生豬的價格都會有一個上漲的過程,因為過年是生豬的消費旺季。”劉亮表示,但今年臨近過年的時候豬價不升反降,差不多接近2021年全年的低位了。
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1月27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價格為14.15元/公斤,土雜豬生豬價格為13.7元/公斤。綜合來看,生豬價格每斤在7元左右。
回顧2021年生豬價格,那一年春節前是最高的時候,每斤價格達到了18元左右,但春節後生豬價格就開始下跌,並且是呈現快速急跌的狀態。
劉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生豬價格從2021年3月開始,到6月份的時候最低跌到了每斤6元多。“這超過了許多人的預料,都以為要到2021年的下半年才會開始跌,沒想到年後就開始急跌了”。
劉亮表示現在看不懂生豬價格的走勢,不過,他認為,最快在今年三、四月份,豬價會有回升。
在談到當前養豬盈虧狀況時,劉亮表示,他自己目前的養豬成本大概是每斤8.5元,“以現在的價格計算,一頭250斤左右的豬,大概要虧損四五百元。”
劉亮養豬的模式是自繁自養,目前一直在通過減少母豬來控制出欄量,最多的時候有200多頭母豬,現在已經減少到了160多頭,生豬年出欄量大概在3000多頭。
相較於大型豬企,小型養殖户劉亮的成本還有一定優勢。記者在日前與正邦科技相關人士交流時獲悉,正邦科技的養豬成本在9元左右。
生豬價格與成本倒掛,不止是養殖户陷入虧損,大型豬企也普遍出現虧損的情況。
曾經是國內養豬一哥,如今市值被牧原股份超過的温氏股份,日前發佈的業績預報顯示,2021年預計虧損額度在130億至138億元之間,這也是温氏股份上市以來首個財年出現虧損。
另一大型豬企正邦科技則預計2021年虧損區間為182億元至197億元之間,這不僅創下了歷史紀錄,而且虧損的數字,將超過其前十年的利潤之和。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國內養豬龍頭牧源股份交出了一份令業內同行驚歎的業績預報。2021年,公司預計實現利潤75億至80億元,也是目前唯一預計盈利的豬企。
市場大起大落
仔豬從一豬難求到無人問津
“生豬價格的大漲大跌,都是供應端的變化引起的,供應少了,價格就高,供應多了,價格自然就會跌。”曾經在國內某大型豬企擔任過高管的江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2019年非洲豬瘟發生以來,市場上一豬難求,價格自然上去了。
2020年全年,生豬價格都保持在每斤15元以上,價格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20元。一頭豬平均可以賺到一兩千元,甚至一頭豬賺3000元也不少見。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説,這都可以稱得上暴利。
豬價上漲之時,各路人馬都進入養豬這個行業來了。“只要有足夠的利潤,就有人願意為此冒巨大的風險。”江柯説,養豬並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豬價行情上來的時候,小型養殖户多了,大型豬企也開始擴張。
與劉亮同是高安市老鄉的文凡,就是在2019年底的時候進入養豬行業,不過他選擇的養豬地是高安的鄰縣奉新,也屬於江西省宜春市管轄。
文凡告訴記者他投資了800萬元,在他的團隊中,有人原來就有自有豬場,有人從事過養豬的工作,資金加上技術,一出手,就建成了奉新縣最大的能繁母豬生產基地。
自2019年底豬價一路上漲,市場上的仔豬價格也是屢創新高。一頭約15斤重仔豬的價格從1200元最高突破過2000元。
文凡看到了仔豬的巨大利潤,直接切入了產銷仔豬的賽道,購入了1200頭能繁母豬,年產仔豬超過了2萬頭。
進入2020年,文凡開始有仔豬銷售了,那個時候仔豬的銷售非常好,根本不愁賣,一般都是湖南、廣東以及江西本地的養豬户主動找過來,一頭15斤重的仔豬價格可以賣到1500元以上,高一點甚至可以賣到1800元。
直到2020年底的時候,冬天的仔豬需要養到30斤,價格稍微低一點。仔豬養成肥豬銷售的時候,一般是在第二年的六七月份,這是生豬的銷售淡季。
“最重要的是,市場上仔豬一豬難求,很多人都是求着買。”文凡説,當時就是賣方市場。
生豬價格在2021年春節之後開始出現跳水,開啓了下跌模式,與之對應的是,仔豬的價格也是一路下跌。
“800元,500元,最後跌到100元一頭。”文凡説,到後來,已經沒有養豬場來買仔豬了,送給別人都沒人要。他從2021年6月開始淘汰能繁母豬,自那以後,生下的仔豬就留下來自己養,至今還有兩三千頭。
文凡説,2021年上半年他們還是盈利賺錢的,但是下半年之後就開始虧錢了。“憑實力賺的錢,最後都憑‘實力’虧回去了”。
豬週期輪迴
把握時機踩準節奏何其難
儘管劉亮有着近二十年養豬的經歷,但是和文凡一樣,劉亮最近進入養豬行業也是2019年的年底。
“在這之前,經過了因環境問題當地對養豬行業的治理和非洲豬瘟之後,市場上小型養豬户已經沒有豬了。”劉亮説,因為非洲豬瘟,當地的養豬户幾乎遭遇了“團滅”,只要能留住豬的,都賺錢了,但是極少數。
劉亮表示,非洲豬瘟之後進入這一領域的人,不能只看到行業暴利,同樣也要承受巨大的風險,因為一旦發生了“非瘟”疫情,又沒有及時控制住,那就是整個豬場都要完,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小型養殖户如果時機和節奏沒有踩準,也極有可能虧得血本無歸。”劉亮説。
與劉亮一城之隔的王曉輝就是一個沒有踩準時機和節奏的人。
王曉輝之前開飼料店,2020年,當生豬價格行情非常好的時候,其實當時市場上生豬的數量少,飼料反而價格一直在跌。
2021年春節,王曉輝看到生豬的價格還保持在每斤15元以上時,他找到了下游有養殖場的合作伙伴,決定進入養豬行業。
當年3月份,王曉輝購入了200多頭仔豬,當時每頭仔豬的價格是1500元。
就在王曉輝這批仔豬剛剛買回來不久,市場上的生豬價格就開始不穩,有了下跌的趨勢。進入四五月份,生豬價格直線下跌。
不僅如此,市場上的飼料價格又開始上漲,包括玉米、豆粕等原料,價格都有不小的漲幅。
“每天看到豬價下跌,心都絞痛。”王曉輝説,當豬價下跌,仔豬沒有長到可以出欄的時候,是沒有人會來半路買豬的。
而在2020年豬價行情好的時候,像包括雙胞胎集團在內的一些豬企都會買入生豬,進行二次育肥。
等到了2021年9月份,王曉輝養的這批豬差不多長到了250斤,這時候市場上生豬的價格已經跌到了每斤6元多,他把這批豬差不多以每頭1500多元的價格賣了出去。
“不敢等,怕越等越跌,只想趕緊出手。”王曉輝説,其實一買回仔豬不久,就知道是鐵定要虧了,只是不知道會有這麼慘,好在是有幾個人合夥,也算試了一下養豬行業的水,以後還是安心賣自己的飼料。
養豬企業大擴張
週期之下“誰能執豬耳”?
傳統中大型豬企之外,在巨大利潤誘惑下,像王曉輝一樣的小散户蜂擁進入養豬行業,甚至是上下游相關聯的企業,最近幾年也都直接“下場”了。
1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江西省高安市田南鎮的一個在建養豬項目。這是桂林力源集團在高安的種豬場項目,投資1.5億元,建成後可以年出欄15萬頭仔豬。
自2019年“非瘟”發生以來,在行情紅利強烈刺激下,養豬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產。
數據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25家生豬養殖企業發佈投資建廠信息,涉及投資金額就高達1659億元。2020年下半年,規模豬企擴張勢頭不減:正邦集團在內江投資100億建生豬養殖及配套項目;傲農生物在江西省宜豐縣投資建設生豬產業鏈農業開發項目,總投資預計為7.1億元。
2021年,牧原股份更是飛速發展,員工擴招至13.5萬人,共計218家養殖子公司,成立23家屠宰子公司完善產業鏈。生豬出欄量達4026.3萬頭,超額完成年度出欄目標,同比增長122.3%。而在2021年年底,牧原股份預計建成生豬養殖產能超過7000萬頭,其產能擴張速度驚人,短短几年,就把中國養豬行業温氏股份拉下了老大的位置。
不止是牧原股份,正邦科技也在這兩年超越了温氏股份,佔據了中國養豬行業第二的位置。2021年,正邦科技生豬出欄量達到了1492.67萬頭。
另外,2021年,傲農生物出欄生豬量同比增長了141.1%,大北農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132.8%。僅用一年時間,生豬產能直接成倍增長的現象,在業內已經有多個案例了。
不過,也正是由於上述中大型豬企的快速擴張,給生豬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也讓大部分豬企陷入虧損之中。
“這是一種盲目的擴張,但又不得不為之。”江柯表示,這些豬企的決策者也知道擴張後的風險,但這是搶戰市場份額的時機,如果你不把握,機會就成了別人的。
在多位內業人士看來,未來養豬行業還是會越來越集中,這些大型豬企的抗風險能力更強。只要能度過這兩年擴張帶來的虧損難關,未來還是機會更多。
而江柯認為,經過這一輪養豬行業的激烈競爭,事實上空間已經很小了。未來這些養殖企業重心應該放在下游的深加工和食品領域,這裏的空間會更加廣闊。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養殖户均為化名)
記者手記丨尊重發展規律 切莫盲目擴張
2019年末的非洲豬瘟造成了國內生豬緊缺,生豬價格也是一路看漲,達到了歷史高點,一頭300斤重的生豬,利潤最高可以達到3000元。
對於任何一個行業,這都可以稱得上是暴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大型豬企開始了瘋狂擴張,國內頭部豬企陸續擴大生產規模,都想借此機會佔據生豬養殖的制高點。至2021年最終出欄量,少則有50%的增長,多則實現了翻倍。
一些養豬的散户,面對巨大的利潤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投入。有的重新開始養,本身有豬的開始增加產量。
當大量新上的產量在2021年投入市場,此時的生豬價格開始了斷崖式的下跌,整個養豬行業一片悽慘,最終全行業普虧。
在採訪中,有多年養殖經驗的散户告訴記者,其實都知道豬週期,都知道背後暗藏着巨大的風險。“都有賭的成分在其中,賭生豬價格沒有這麼快下跌”。
另一邊,那些大型豬企也瘋狂擴張,但大量上馬豬舍建設帶來的資金成本和生豬價格快速下跌導致的銷售額下降,讓這些豬企陷入虧損之中,能否度過這個難關?何時能走出這個週期?
任何行業,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尊重行業的發展規律,有序擴張,防範並扛住風險,方能走得更遠。
記者:於垚峯
編輯:陳俊傑
視覺:鄒利
排版:陳俊傑 馬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