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創始人收入12億?網友:股權收益也計入年薪?
日前,一條#威馬年虧82億創始人年薪12億#的詞條衝上了熱搜。
詞條內容顯示,威馬汽車之前發佈的招股書中披露,2019至2021年之間,威馬汽車虧損數額持續增加,其中,2021年虧損約82億元。但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的薪資在2021年高達12.6億元。同年,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資總額為17.5億元,沈暉一人薪資佔據了主要管理層薪資的72%。
此外,2021年威馬汽車的行政費用也同比大幅增長57%至27億元。威馬汽車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行政費用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向管理層成員授予股份獎勵導致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大幅增加,以及向C+系列境內投資者支付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
該詞條之下,不少網友紛紛直呼羨慕,表示:“無法想象。”
但也有網友稱,高管年薪並不應該算上股份收入。
事實上,從招股書來看,沈暉12.6億元薪酬中,薪金和花紅約201萬元,受限制股份/購股權開支約12.59億元。
“12.6億元的薪資不是沈暉實際到手的薪酬數額,應該是他的薪金和受限制的股份收益兩方面的組合。受限制的股份為非現金性質,不是實際的現金支付,也有一些嚴格的履行條件和標準,並不一定能夠實現兑付。只有企業上市之後,他才會有可能真正拿到這筆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按照香港資本市場的邏輯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沈暉的股份收益是一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收入,並沒有發生實際的支出。而在招股書中披露這一數據,一般是企業選擇以一個較高的金額來推動高管為企業的上市作出的貢獻而設定的一種激勵手段。
事實上,向高管派發股份這種激勵手段也是不少企業在IPO前的一貫做法。比如,小米在2018年上市的時候,當年二季度的行政支出高達104.57億元,同比增長4469.6%,其原因就是小米給小米創辦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獎勵了一筆99億人民幣的股權激勵。
“這種股權激勵一般都有一些附加目標,高管可能要分階段或者好幾年才能拿到的。而且,高管最終能不能拿到這麼多的錢也不一定,要看企業上市之後的發展情況。不過,這筆錢放在上市之前計入賬目可以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好的預期,對威馬汽車未來的發展將會有更大的積極意義。”上述業內人士稱。
招股書顯示,2021年10月~2022年3月,威馬汽車完成D輪融資,募集5.96億美元,投後估值為70.4億美元,以2021年底的匯率來計算,投後估值約為人民幣451億元。從終端銷量來看,今年前8個月,威馬汽車累計交付新車(上險數)約為2.9萬輛,同比增長41%。
目前,威馬汽車已經提交了IPO申請,接下來還有審閲、聽證、路演等一系列程序。後續威馬汽車的上市之路,業內仍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