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從印度所出台的政策來看,莫迪着實是下了一手好棋,想要借中資讓印度的發展變得更好,但可惜的是,是他卻忘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企業的離開只會讓印度付出更大的代價。從3月份開始,印度就在有意的針對中企,首先來説是通過破產修正案,規定對於三月下旬後所產生的債務違約會暫停行使債權人的強制清算權,而暫停時間則是在6~12個月。雖然這並沒有直接針對中國企業,可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對於那些在印度有債權的中國企業來講,他們想要進行催收會非常的麻煩,進而對正常發展造成困擾。
隔月的時候,印度又頒佈了所謂的外商投資政策,聲稱凡是與印度接壤國家的投資都必須要通過政府的審批。雖然説的很委婉,但印度就差點沒直接説明投資需要通過印度政府的審批,這也會直接阻礙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正常發展。事實上,已經有相關消息指出自從印度公佈該政策開始,中國對印度的200多個投資申請都沒有獲得批准。很明顯印度就是光明正大的限制中企在印度的發展。
之後印度又宣稱20億以下的政府採購項目不能夠進行全球招標,其實在中國的對外出口中,印度所佔的比例並不算高。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對於那一些專注於印度貿易的企業而言會是較為沉重的打擊。先是短期暫停了對中國貨物的清關,又要終止中國多個企業的投標資格。這樣的決定也直接致使我國的生產延誤,工程類企業發展受限。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政府曾下令要求電商平台標註產品的原產國,對具有中國軍方背景的企業進行了重點關注,它限制了中國企業參與招標的機會。這可以説是在民間與官方共同下手,一方面迎合了印度民間的抵制中國運動,一方面又從官方人為的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面對這樣糟糕的局勢,那些在印方產業並不重要的中方企業可以斷臂求生,可是有許多企業與印方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如果他們想要繼續發展的話必須設法繞過印度官方的限制,甚至還不得不讓出更多的利益。
但有意思的是,儘管印度政府不斷的對中國企業的發展進行限制,可與此同時印度方面還公然表示他們沒有辦法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其實印度會做出這種説明的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因為印度的工業發展不夠完善,所以在很多領域的確是暫時離不開中國。但問題在於,雖然印度所採取的這些政策看起來非常的嚴厲,會對中國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困擾,但印度損害的不僅是中國的利益,還有他們自己的利益。
如果印度真的強行把商業與政治掛鈎的話,那麼最後倒黴的一定會是他們自己。表面看來,這些決定都對中國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影響,可我們在上文中也説了如今的印度根本離不開中國。所以,如果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發展真的走入絕境不得不選擇退出的話,那麼印度又應該如何處理這一片混亂的景象呢,難道還要指望印度的企業在短時間內能夠發展起來,滿足印度民眾的需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