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會舉行首場面向市民宣傳互動活動。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經批准,由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將於9月上旬在北京舉辦。這也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
在8月4日舉辦的2020年服貿會新聞通氣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服貿會舉辦有利於展示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釋放我們堅持經濟全球化、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的積極信號,同時幫助企業加強國際交流、獲取新訂單、拓展新市場。
服貿會(包括原京交會)已成功舉辦六屆,是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和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龍頭展會,同廣交會、進博會一起,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三大展會。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諸多國際展會活動被迫取消,服貿會雖然“遲到”但並不“缺席”,已然具有特別的意義。
當前,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優先發展服務貿易,也是中國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服貿會作為我國唯一、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型服務貿易展會,在這方面自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5月,在全球服務貿易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我國服務貿易總體呈現趨穩態勢,服務出口表現明顯好於進口,貿易逆差減少。如服務進出口總額18686億元,同比下降14.6%。而出口7592.6億元,僅下降2.3%。
上半年的回暖趨勢,為中國服務貿易在下半年的發展奠定了信心和基礎。而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也為服務貿易在全球疫情仍處於高度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逆勢開拓,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窗口。這一比較優勢,理應好好利用。服貿會能夠克服疫情影響舉辦,就是一種積極行動,相信能進一步助力中國服務貿易“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從整體的經濟發展視角來看,疫情影響下的服貿會“遲到”但不“缺席”,也凸顯了中國在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方面的努力和決心。
上月底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當前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服貿會的舉辦,也是對此要求的具體響應。
比如,本屆“服貿會”將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辦展新模式。根據疫情形勢和參會需要,將建設“服貿會”數字平台,打造“雲上服貿會”。這相較於此前“廣交會”單純在網上舉辦是一種更大的突破,體現的是因“疫”而變的能動性。而線上線下融合辦展,有助於將疫情對於展會的影響降到最低。這種新方式的探索,也將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其他展會活動的舉辦積累經驗。
可以説,服貿會的舉辦,對內印證着中國所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來就不是要削弱開放;對外,這是中國堅定不移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的一種積極示範。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國際展會的舉辦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但為了“繼續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切都值得。愈是在諸多不易之下,愈是要用實際行動重申中國擴大開放、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和信心。
編輯:王言虎 校對:楊許麗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