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市值巨頭誕生,這個醫美賽道還能更火嗎?

文 | vb動脈網

我國最大的膠原蛋白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公司——鉅子生物昨日成功IPO。

從股價表現來看,鉅子生物頗受二級市場投資者青睞。此次IPO鉅子生物發行價為24.3港元一股,開盤大漲,市值一度超過300億港元。截至昨日收盤,鉅子生物最終報26.7港元,漲幅為9.877%,市值264.76億港元。

作為我國第一家膠原蛋白賽道上市企業,鉅子生物自遞交招股書時便受到了市場廣泛關注。

● 其一,是亮眼的財務數據。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企業的淨利潤合計超過20億元,其中毛利率更是在85%左右,趨近茅台。

● 其二,是背後眾多的明星投資方。招股書透露,高瓴、CPE源峯、金鎰資本、君聯資本、星納赫資本、麥星投資、景林投資、鼎暉投資、中金資本、黑蟻資本、高榕資本、海松資本、國開創新資本等一眾投資機構皆是鉅子生物的股東。此外,謙尋(創始人為薇婭丈夫)和三人行傳媒亦出現在股東之列。

● 其三,鉅子生物是典型的教授夫妻檔創業故事。創始人範代娣和丈夫嚴建亞皆畢業於西北大學,後二人都繼續深造。2000年時,範代娣博士和團隊成功研發出重組膠原蛋白技術,並於同年與丈夫嚴建亞創辦了鉅子生物。

除鉅子生物成功上市引起投資者搶購外,膠原蛋白賽道其他企業今年在資本市場也動作頻頻。

IPO方面,6月,錦波生物上市獲受理;1月,創爾生物北交所遞表。一級市場方面,10月,溯華完成數千萬元戰略融資;8月,創健醫療完成近2億元A輪融資,由資生堂資悦基金領投;4月,華熙生物宣佈以2.33億元收購益而康生物51%的股權,正式進軍膠原蛋白產業……

可見,越來越多的膠原蛋白企業正在跑出來,巨頭也在加速入局。在此背景下,行業格局正在發生何種變化?未來還有怎樣的想象空間?針對此,動脈網通過梳理與訪談行業資深人士,以求一窺一二。

上市、融資頻頻,膠原蛋白已到市場爆發前夜?

從2021年以來,膠原蛋白賽道頻頻傳出上市、融資消息,行業熱度高漲。

但其實,膠原蛋白在醫美領域並不是一個新東西。甚至,膠原蛋白產品的獲批時間比玻尿酸還領先了20餘年:早在1981年,全球第一款牛膠原蛋白植入物Zyderm獲批,拉開了膠原蛋白在醫美領域應用的帷幕。

不過,儘管膠原蛋白產品獲批早,其商業化進程卻比玻尿酸慢。背後的原因與彼時膠原蛋白性價比較低、生物安全風險較高有關。

華創證券的研報顯示,大約3%的人羣對牛膠原較為敏感。不僅如此,膠原蛋白產品在注射前需要經過兩輪的皮試,即使皮試結果呈陰性也無法完全避免過敏反應及其他更嚴重的副作用的出現。

相關報道披露,在1990年之前,接受了牛膠原蛋白產品(Zydermy或Zyplast)治療的患者,就有約0.04%的人在注射部位出現囊腫等情況。

轉機出現在重組膠原蛋白相關技術的突破。具體來説,重組膠原蛋白是通過基因重組、細胞工廠構建、發酵和分離純化技術獲得的膠原蛋白的統稱。與傳統的動物源膠原蛋白不同,重組膠原蛋白提取技術壁壘更高。

舉個例子,重組膠原蛋白的變性温度在72°C以上,遠高於動物源膠原蛋白37℃~40℃的變性温度,因此重組膠原蛋白更容易運輸和儲存。

作為市場上較早押注膠原蛋白這一領域,並逐步深度佈局的GP,銘豐資本合夥人王鎮博士告訴動脈網,重組膠原蛋白的優勢是更能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成本會更低。同時,重組膠原可通過序列設計儘可能降低免疫原性、控制致病病毒傳播風險,因此也具備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在重組膠原蛋白這一領域,國內企業已有鉅子生物、錦波生物、創健醫療、暨源生物等一眾企業佈局。其中,此次上市的鉅子生物,是國內最早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開發專有重組膠原蛋白的公司。

“鉅子生物是合成生物行業的先行者,不僅搭建了領先的基因工程、組織工程與材料工程技術平台,並且將科研成果應用於大健康領域,走出了產學研結合的最佳實踐。”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文龍在鉅子生物上市時表示。

300億市值巨頭誕生,這個醫美賽道還能更火嗎?

重組膠原蛋白賽道入局企業相關情況

這裏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根據2021年發佈的《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導原則》,重組膠原蛋白可分為三類,分別是重組人膠原蛋白、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以及重組類膠原蛋白。

而在皮膚護理領域,重組人膠原蛋白現階段量產技術難度較大,生產成本高,較難商業化;重組類膠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於和人膠原蛋白氨基酸序列並不完全一致,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深入研究。因此,各大企業佈局的重點在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

不過,若要像玻尿酸一樣實現產業化、規模化,膠原蛋白賽道內的企業僅有技術的突破還遠遠不夠,更需要市場需求端的增長、供給端產能的突破等。

在市場需求端,近年隨着顏值經濟的興起和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提升,輕醫美愈發火熱。這使得膠原蛋白賽道“順風”而起。

“現在大眾對於醫美的需求,已經不僅是要形態美,還要求具備一些生物學功能,希望能夠出現一款產品在使用後能夠達到與自身組織渾然一體的水平。這時,大家就想到了膠原蛋白。”美柏醫藥生物首席技術官兼董事長肖鍔博士此前告訴動脈網。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我國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2年的185億元增至2027年的108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2.4%。

300億市值巨頭誕生,這個醫美賽道還能更火嗎?

我國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市場規模 圖片來源:鉅子生物招股書

再看供給端產能方面,目前膠原蛋白行業在產能方面尚處爬坡階段。據華創證券報告,雙美膠原蛋白年產能為1.8噸,與玻尿酸的產能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要知道,僅華熙生物一家企業當下的玻尿酸年產能就已達到了420噸。

因此,各家膠原蛋白企業持續改善技術與生產工藝,並紛紛建廠。招股書顯示,鉅子生物現擁有1條重組膠原蛋白生產線,可實現重組膠原蛋白年產能1.1噸。根據上市融資規劃,鉅子生物或將於2023年上半年建成重組膠原蛋白髮酵車間,年產能擴大約20倍,達21.25噸。

而從技術工藝突破方面看,另一家膠原蛋白企業錦波生物已實現兩大核心技術——“病毒進入抑制機理應用技術”、“生物發酵製備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技術”的突破,這為其重組膠原蛋白產品與抗HPV生物蛋白產品的產業化提供了支持。

從上可以發現,在需求增長、技術突破與產能提速的大趨勢下,膠原蛋白已逐步走到市場爆發前夜。

300億市值巨頭誕生,這個醫美賽道還能更火嗎?

膠原蛋白快速發展原因 動脈網製圖

競爭愈發激烈,功能性護膚與醫用敷料是膠原蛋白主戰場

目前,膠原蛋白賽道的入局企業越來越多。

這裏面,就有鉅子生物、錦波生物、創爾生物、溯華、創健醫療、益而康生物、美柏醫藥生物、暨源生物、丸美股份、雙美生科、長春博泰、華熙生物、奧園美谷等一眾企業。

從各家企業的選擇來看,膠原蛋白用在功能性護膚類、醫用敷料類、注射填充類的產品居多。其中,功能性護膚品與醫用敷料是主流選擇,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根據沙利文的數據,在膠原蛋白細分產品的市場銷售額中,功效性護膚品與醫用敷料排在前兩位,分別在2017年到2021年達到了52.8%與92.2%的增長率。

市場規模方面,以重組膠原蛋白功效性護膚品為例,該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8.4億元增長到了2021年的46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為52.8%,並預計將進一步從2022年的72億人民幣增長至2027年的645億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5%,擁有百億市場潛力。

這裏面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技術難度上,膠原蛋白功效性護膚品與醫用敷料的研發門檻小於III類注射類產品;二是隨着光電類產品的市場需求井噴,醫用敷料這一術後護理產品隨着輕醫美項目規模的上漲而增長。

鉅子生物的快速發展,就是站在了功能性護膚與醫用敷料起勢的風口。

翻開鉅子生物的招股書可以發現,其營收主要由功能性護膚產品可麗金(妝字號)與醫用敷料可復美(械字號)兩大單品貢獻。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前5個月期間,可復美的營收分別為2.9億元、4.21億元、8.98億元和4.28億元;可麗金的營收則分別是4.81億元、5.59億元、5.25億元和2.38億元。二者合計收入佔到總營收的90%以上。

300億市值巨頭誕生,這個醫美賽道還能更火嗎?

鉅子生物營收結構 動脈網製圖

不僅如此,兩大品牌的毛利率也很高:可復美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而可麗金的毛利率也一直維持於80%以上。這得以撐起鉅子生物超高的毛利,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的前5個月,毛利分別實現7.97億元、10.07億元、13.54億元以及6.67億,毛利率分別為83.3%、84.6%以及87.2%和85%,

不過,眼下功能性護膚與醫用敷料賽道已經越發“擁擠”。“醫美三劍客”之一的華熙生物就已佈局,旗下功能性護膚品包括潤百顏、誇迪、米蓓爾、BM肌活等品牌,產品售價在100元和300元上下。

貝泰妮旗下則有敏感肌護膚品牌薇諾娜,該產品貢獻了貝泰妮絕大部分的營收。財報顯示,貝泰妮2019年到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19.44億元、26.36億元、40.22億元,而薇諾娜品牌銷售收入就佔了貝泰妮這3年總營收的99.68%、99.85%、99.37%。

另外,丸美股份在2021年3月與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發佈高效抗衰護膚品牌“美麗法則”,原料採用全人源膠原蛋白。創爾生物也打造了“創爾美”品牌,主要成分為天然膠原。

競爭壓力有多大?根據國海證券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醫用皮膚修復敷料的批文共有467個,以醫用冷敷貼為主的一類證佔比90%,以創面敷料為主的II、III類證佔比則分別為9%與1%,醫用敷料獲批的產品類型已較多。

而在功能性護膚品方面,標點醫藥數據顯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淘寶天貓平台上銷售額前100位的修護類貼片面膜中,超過1千萬元銷售額的品牌數量就達到了28個。而韓束、膜法世家、資生堂等品牌影響力較大的化妝品公司,市佔率最高也未超過10%。

因此,綜合銷售渠道、品牌影響力等對具有消費屬性產品銷售影響較大的因素,功能性護膚品與醫用敷料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頭部效應初顯,未來趨勢將如何演進?

隨着此次鉅子生物上市,錦波生物IPO獲受理,創爾生物轉戰北交所,市場格局漸趨穩定,頭部效應初顯。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膠原蛋白公司還有機會跑出來嗎?

針對此,陝創投的投資人王辰晨此前告訴動脈網,在醫用敷料市場中,除非初創公司能夠做出更具創新性的產品,否則很難與幾家頭部公司抗衡,留給它們的可能就只有做周邊產品、代加工這類的機會。

畢竟醫用敷料市場主要面向大眾消費者,營銷投入巨大。財報數據便可反饋,創爾生物2019年到2021年的營銷費用超3億元,鉅子生物2019年到2021年的銷售總費用也高達6億元。

另外,我國膠原蛋白企業還面臨一系列政策監管。這其中,既包括針對膠原蛋白行業推出的政策,也包括醫療器械、化妝品等應用行業的相關政策。

在此情況下,進入技術難度更大的III類膠原蛋白填充產品領域或是更優的方向。在該市場,目前國內入局的企業僅有雙美生物、長春博泰、漢福生物與錦波生物4家。

目前,各家產品類型有所差異。雙美生物、長春博泰、漢福生物為動物源膠原蛋白產品,錦波生物旗下的薇旖美是目前唯一一款由基因工程重組而來的膠原蛋白產品。

從競爭格局看,當下膠原蛋白填充市場入局企業較少,這給予了具有研發實力的創新企業較大的發展機遇。

動物膠原的技術目前已經很成熟了,其技術迭代的方向未來可能是動物來源的區別。”銘豐資本合夥人王鎮博士表示,“而在重組膠原方向,哪家公司的膠原蛋白活性更好,表達的功能區更長,這樣的公司則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巨頭。

綜上,於膠原蛋白賽道內的企業來講,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還是技術:只有以技術為引領,才能享受行業發展的紅利窗口期,從而獲得不錯的回報。

畢竟在醫療領域,技術決定了資質,也決定了時間壁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09 字。

轉載請註明: 300億市值巨頭誕生,這個醫美賽道還能更火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