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再現?朱民:不會重演,但錢流動太快,或形成颶風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從硅谷銀行的失敗到瑞士信貸銀行被收購,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風險是否正在大範圍上升,成為了大家共同的疑問。
不少人士將硅谷銀行事件歸於美聯儲的加息政策。與此同時,美聯儲年內是否會繼續加息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和猜測。當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並應對美聯儲加息引發的相關問題?在收緊貨幣政策與促進經濟復甦之間,央行如何更好地維持平衡?2008年金融危機會再次出現嗎?
在博鰲亞洲論壇“通脹、滯脹與加息:鋼絲上的舞蹈”分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説,目前的情況跟2008年非常不一樣。在朱民看來,硅谷銀行的違約問題雖造成了系統性風險,但這並不是系統性的銀行問題。硅谷銀行垮掉的最主要原因是其長期的量化寬鬆政策,疊加短期內美聯儲數次加息,肯定會產生一些危機。
即使2008年金融危機不會重來,朱民説也需要關注潛在的風險。他説,“現在錢轉移流動的速度太快了,這是一個真實的風險。信心、現代科技以及社交媒體三件事情加在一塊,將會形成颶風。在2008年還需要去銀行排隊取錢,而現在12小時內,1億美元就能離開硅谷銀行,任何信心的倒塌會讓人們利用手機轉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
加息的背後:通脹與經濟增長的兩難局面
目前,全球的經濟增長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預測,2023年全球的經濟增長在3%以下。據悉,3%以下的增速水平和過去全球經濟平均3.8%相比,是非常低的增長。
通脹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非常難的平衡的選擇。美聯儲自去年3月以來連續9次加此背景下,美國硅谷銀行的失敗以及瑞信收購風波造成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性加劇。經濟增長、通脹還有金融穩定性之間如何來權衡?
“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總是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之間要做選擇,中央銀行要看菲利普斯曲線,也就是説我們要尋找一個最契合經濟體的合宜的增長水平,我們的增長反面可能用失業率取代。”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從學術上指出。
“央行原來是危機時期的銀行,負責利率、抗通脹,在我看來央行在危機時候要做出一個表率。”在匈牙利央行行長毛托爾奇看來,經濟運行具有周期性,而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與上世紀七十年代有相像之處。
毛托爾奇稱,上世紀七十年代所有的動盪元素——戰爭、通脹、滯脹、衰退、能源危機與現在有相似的地方,某種程度上,我們處於就像七十年代那個週期的第一階段。毛托爾奇分析,當前我們要去維護經濟,同時抗擊通脹,如果要贏得抗通脹的話,很有可能整個十年都會喪失,就像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樣。
“1982年美聯儲成功的降下了通脹,但是已經為時已晚。”他道出了一個兩難局面——我們不能因為有滯脹導致失去十年,不然的話就會輸掉抗通脹的戰爭。
針對美聯儲的加息行動,朱民認為2022年美聯儲的加息行動太激進了。他預計,到了2023年,美聯儲應該也會停止加息。
朱民分析,第一,金融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空間再加息了,系統性非常的脆弱;第二,經濟增長在放緩,通脹的負面效果顯現,所以美聯儲現在並沒有理由在近期再加息,美聯儲這輪的加息應該要結束。
鋼絲上舞蹈:還要注意金融穩定性
經濟增長與抗通脹之前取得的平衡就好比“在鋼絲上跳舞”。近期硅谷銀行和瑞信的事件引起了金融市場的波動。外界也在質疑過去這段時間美聯儲在“鋼絲上的舞步”是否已經出錯?
陸磊分析,以瑞信為例,爆出來兩單的損失,一個可能是在對沖基金,一個可能是在供應鏈金融,總共70億美元。細究其2022年負債項下,也就是其存款會下降了2500億美元,通常説可能是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資產端出問題了,但是現在發現負債端可能存在問題。同樣的,硅谷銀行在過去幾年的表現非常好,被評為“全美最佳銀行”之一,但是為什麼過去一段時間,其資產端和負債端都出現了問題,特別是存款也出現了明顯的收縮?
拋出上述兩個問題後,陸磊指出,經濟穩定性可能包括了適宜的增長水平和適宜的通脹水平,但也要注意金融穩定性——在金融體系當中,還要考慮適度的政策安排。
陸磊進一步指出,流動性是很重要的問題。“流動性是連續的,在銀行的政策工具相當中有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公開上操作,其特點是根據整個金融體系當下所面臨的流動性進行調節。”陸磊分析,絕不是中央銀行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它只是解決了經濟穩定當中貨幣當中應該做什麼?
朱民也認為,當下金融穩定性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朱民指出,硅谷銀行自身並不是一個系統性重要性的銀行問題,但其違約問題造成了系統性風險,而造成硅谷銀行垮掉的最主要原因是其長期的量化寬鬆政策,“零利率時間太長了”。
朱民還給大家提供一組數字。2019年到今天,三年的時間內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增加了四萬億美元(下同),美國的國債增加了六萬億。朱民指出,這些錢都到了銀行系統,有1.7萬億,共同基金、保險公司獲得了大概七萬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產都是通過購買國債,利率是零。但今天,利率比之前高5%,這意味着,所有的債券都在貶值。
“過去三年,美國的國民存款增加了五萬億,但現在這五萬億也在消失,因為政府沒有任何的刺激政策,沒有量化寬鬆的政策,人們必須要使用自己的存款了,1美元從存款的資產負債表離開之後銀行就必須要賣掉1美金的資產,所以會計入損失。”朱民稱,這意味着,烏雲正在聚集,風暴即將來臨。
在朱民看來,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世界,應該有新的常規——金融穩定性第一,第二是增長性,第三是通脹,通脹是最後的重要性。
當前我們已進入另一個週期
在討論全球通脹的環節上,原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提供了一組數據,根據世界各國統計,去年全世界通脹率同比(下同)高達8%,其中發達國家是7.9%,發展中國家9%。今年1月份全世界的通脹率上升到8.8%,發達國家上升得很快,大概是8.2%,發展中國家還是9%。
在發達國家通脹加劇的同時反觀中國,去年中國通脹率控制在2%,今年1~2月份降到了1.4%,2月份降到了1%。跟世界8%以上的通脹率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寧吉喆稱,在中國,這不僅是幾個政策部門一起努力的結果,也跟目標怎麼實現有關。寧吉喆進一步分析,這不僅調節總量,而且還要調節結構,貨幣政策在調控總量的同時也要調整結構,也就是結構性的貨幣政策。
原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這些方向上供求關係是有發展空間的,我們不僅要在需求端發力,而且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層面,促進企業在疫情下的生存,保證就業,使企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體,這是這幾年中國宏觀政策最主要的着力點。”寧吉喆稱,各國都在鋼絲上跳舞,我們看到美國在供給側政策發揮作用的傾向,但我們不贊成補貼的政策。“除了供給側政策,貿易政策也很重要,如果世界都脱鈎、斷鏈、去全球化,通脹還會加劇。”
寧吉喆進一步指出,如果中國的出口順暢了,會給發達國家提供優質廉價的商品,這也是過去十幾年美國等發達國家保持低通脹的基礎,大家一定不能從國與國之間認識問題,要按照全球化的規律去做,把需求政策、供給政策、貿易政策結合起來。
因此,寧吉喆也較為認同朱民對當前三種目標排序的判斷。寧吉喆稱,中國這幾年財政政策更為積極,貨幣政策更為穩健,其前提是要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
寧吉喆認為,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反通脹)、金融穩定(避免危機)中,避免危機是第一位的。他稱,過去,點狀的危機變成線狀和麪狀的就曾經發生過,例如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全球花了很長時間整治。“儘管我們要兼顧經濟增長和通脹,但是在當前階段,經濟增長還要更往前放一點,然後就是通脹。”寧吉喆補充道。
最後,朱民總結稱,當前我們已經遠離了2008年到現在的週期——低息、低通脹、低增長、高債務,進入了另外一個週期——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