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項立剛: 芯片國產化的決心不能動搖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財經

據英媒最新報道,美商務部最近放風,或將允許更多芯片公司向華為出售芯片,只要不用於華為5G業務就行。這印證了包括筆者在內一些技術觀察人士早前的判斷,即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主要聚焦在高端芯片產業,包括芯片設計和生產,這是美國最有競爭力的產品,也是高附加值產品,它一定要維護這塊奶酪,不許中國觸碰。

但打擊中國芯片產業的同時,美方又想繼續在中國掙芯片的錢。美國最喜歡的生態就是美國向中企供應芯片,中企生產終端產品。因此,向中國企業銷售芯片本身並不違反美國利益。美國不追求把所有中國企業都打垮,而是不許中國攻佔高端芯片技術和市場。因此我們看到英特爾、AMD等企業已經拿到向華為供應芯片的許可。

更多國際芯片企業拿到許可,華為就能暫緩危機,這是好事。但同時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即使華為得到部分芯片,也非根本解決了危機,美國政府隨時可以用行政手段扼住中國企業的脖子。最近幾年我們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有感情上的屈辱。如果因為有了所謂轉機就放棄對本土芯片產業發展的追求,那我們還會付出巨大代價。

中國進口芯片市場高達3000億美元,這樣一個市場完全可以支撐起本土芯片產業,也完全值得中國金融、投資和產業進行大規模投入。華為最近10年的努力説明一件事:沒什麼拿不下的技術。在芯片設計領域華為已經站到世界頂級水平,現在最大的困難是高端芯片設計出來但中國沒有企業能夠生產。不過,中芯國際、華虹等企業也已經過多年發展,在技術、產品、生產管理上都有一定積累。此前,這些企業成長較慢的一個重大原因,是全社會重視不夠,資金和客户缺乏。

看清未來格局,堅守芯片國產化的大目標,在政策、資金、市場上對這些企業予以支持,下決心在更上游的光刻機等領域實現突破,中國就能在芯片產業上形成強大能力。近二十年在高鐵、大飛機、5G、芯片設計等眾多似乎不可能突破的領域,我們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那麼在芯片製造領域,我們也應該有決心有信心,這樣才能有全面突破的機會。盲目寄望於一些並不牢靠的轉機,反而有可能會失去所有機會。只有掌握主動權,不被卡住脖子,轉機才能變成真正的機會。(作者是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