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外貿額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

海關總署1月14日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以美元計價,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專家認為,我國產能修復具有優勢、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等因素是支撐2021年外貿高增長的主要因素。展望2022年,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海外補庫存需求強勁、RCEP協議生效、一系列穩外貿舉措出台,均會對中國出口形成支撐。

三因素推動外貿邁上新台階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規模再創新高,質量穩步提升。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增長21.5%。

數據顯示,在2013年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后,我國外貿在2021年內連續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台階,達到6.05萬億美元。這一年的外貿增量達到1.4萬億美元,相當於2005年全年外貿規模。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支撐2021年我國外貿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2021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二是全球經濟保持復甦態勢。2021年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甦態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世界經濟增長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0.8%。2021年我國對歐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40%。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增長13.2%;醫藥材及藥品出口增長101.2%,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三是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2021年以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穩主體、穩市場、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政策措施。

出口增長展現較強韌性

從單月數據看,2021年12月外貿數據亮點多,特別是出口增長繼續保持在高位水平。海關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2021年12月我國出口總值3405.0億美元,同比增長20.9%。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2021年12月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反映了當前支撐我國出口韌性的動能較強。根本原因在於,近期境外疫情反覆,階段性推高出口需求,國內疫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我國產能修復優勢得以鞏固。這是2021年以來拉動出口額持續保持高增長的主要因素。

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2021年12月我國出口增長較多源於對美出口回升的貢獻。按美元計,2021年12月對美出口金額同比增速比上月提升15.9個百分點。

2021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較上個月小幅回落。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稱,這主要是因為海外聖誕節等節假日消費因素的拉動有所減弱。

進出口具備持續增長潛力

“展望2022年,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李魁文説,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國際需求復甦勢頭放緩。此外,疊加2021年外貿基數較高的因素,2022年外貿運行面臨一定壓力。“我們在正視這些困難和挑戰的同時,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堅定穩住外貿基本盤的信心。”他表示。

“長期而言,中國進出口具備持續增長的能力。”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董事總經理謝亞軒稱,中國產業鏈穩定性的優勢持續強化。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中間品貿易額佔比較2000年明顯下降,反映了更多貿易企業能夠獨立從事研發、設計、製造等環節,並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品牌與銷售渠道。

常冉認為,RCEP協議落地生效後,我國出口至東盟將實施關税優惠待遇,可降低出口成本,東盟經濟復甦有望增加對我國中間品的需求。

李奇霖提示,美國補庫存需求、RCEP協議生效、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出台等,均可對中國出口繼續提供一定支撐。同時,應關注一些可能對出口形成擾動的因素,比如,海外寬鬆財政貨幣政策加速退出、海外供應鏈緩慢修復、疫情發展形勢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6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年中國外貿額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