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業復甦,中船系將再度點燃軍工板塊

今天,中船系概念股持續走高成為了軍工中的領漲板塊。其背後的船舶製造業百年發展歷程,可分為六個週期,每個週期間隔約二十年,由宏觀需求引起的供需錯配是主要原因。由於受到疫情對下游航運能力的刺激等因素的推動,行業正迎來複蘇,造船大週期的二十年已經重啓。

2021年8月25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調整重組工作新聞通氣會。中國船舶集團副總經理錢建平透露,兩船重組的國內外反壟斷法審查工作全面完成,兩船重組各項工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造船行業的復甦在疫情以及碳中和的催化下會不會帶來強週期的行情?兩船重組將會帶來哪些投資機遇?本文將重點分析以上問題。

疫情導致航運需求徒增,引爆造船行業新週期

造船行業復甦,中船系將再度點燃軍工板塊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全球港口擁擠,導致集裝箱運輸市場運輸鏈供給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CCFI)均值為2066.64點,較上年同期增長133.86%,較2020年下半年增長92.44%。

集裝箱船運輸龍頭中遠海控公司公佈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92.64億元,同比增長88.0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0.98億元,同比增長316162.64億元,實現了業績爆發式增長。

造船行業復甦,中船系將再度點燃軍工板塊

在下游航運的帶動下,沉寂多年的造船行業也出現了復甦。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造船竣工量2092萬噸,比上年增長19.0%,高端船型增幅明顯。在全球新增船舶訂單中,我國新增船舶訂單數佔全球的51%,月均接單量達637萬噸,是同期造船完成量的1.8倍,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碳中和目標將剛性刺激船舶業的更新換代需求

液化天然氣載運船(英語:LNG Carrier),或稱LNG船,是一種設計用來運送液化天然氣(LNG)的液貨船,被喻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只有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少數幾個國家的13家船廠能夠建造。隨着液化天然氣市場的成長,LNG船的數量也快速的增加。

機構調研船舶行業得知:LNG為燃料的船型未來比較看好,未來有更多船使用清潔能源。地中海定了一批集裝箱船,最先的方式可能是用脱硫塔,但是現在方案可能會犧牲一部分裝箱的空間,改為儲存LNG的空間,使用LNG的方案。2021-2025 13%達到20年船齡,25%達到15年船齡。這部分船有的裝脱硫塔等沒有經濟性了,或者直接用新船替代了。現在預估未來10年裏,新簽訂單每年會有1000多條,逐年增長的趨勢。

碳中和目標下船舶業有了新能源標準:現有船隊達不到碳排放標準、硫排放標準。今年30%訂單是替代燃料的訂單(LNG),這個可能就是以後的發展方向。現在船東對於船型發展方向看得還不是特別準,LNG還是甲醇還是氫還是氨還不太確定,這個也導致有一批船東還沒有去下訂單的原因。相關造船公司也會努力去接清潔能源船的訂單。

兩船重組帶來新投資機遇

造船行業復甦,中船系將再度點燃軍工板塊

據相關機構調研,世界範圍內的產能正在走向集中,過去幾年可以有700多個船廠可以接新訂單,2020年減少到100多個。上輪牛市中,中國有許多“沙灘船廠”,造出來的船也許質量不好,當市場不好時,這部分船廠就被淘汰了。目前世界造船產能主要在中日韓三國。

中國兩船正在進行合併,會使現在中國造船集團將會進行更為精細的分工,一些建造大型船舶,一些建造特殊船隻等等。在中國的十大船廠中,擁有超過全國50%的造船能力。而韓國三大船廠:現代、大宇、三星,佔韓國產能的90%,接大型工廠的小船廠的轉包訂單。在兩家大型船廠合併後,日本的 GMU可能正在退出造船業,目前仍在兼併小船廠。

因此,隨着兩船合併後國內造船業集中度不斷上升,中船系造船公司將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造船業的細分龍頭。受訂單大幅增加因素推動,國內船舶行業業績總體向好。根據三季度報相關數據顯示,9家公司均實現利潤增長,其中,中船科技以479.11%淨利潤增速位居首位;中船應急以315.47%居第二、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等增速分別為149.3%、138.92%。

中船繫上市公司中船科技、中國重工、中船應急、中國船舶、久之洋、中國海防、中國動力、中船防務、中船漢光都十分值得長期關注(圖中為中船概念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9 字。

轉載請註明: 造船行業復甦,中船系將再度點燃軍工板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