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見習記者 邵萌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熱度不斷攀升。9月5日,服貿會迎來公眾開放日。
本屆服貿會9月2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其中,9月5日至7日三天為公眾開放日。值得關注的是,本屆服貿會首次採用“一會兩館”模式,國家會議中心為綜合展覽,北京首鋼園也一併被啓用,作為8個專題展及其配套論壇會議和邊會活動展區。首鋼園情況如何?8個專題展有哪些亮點?封面新聞記者帶你實地逛一逛。
工業風的首鋼園區建築。實習生李思宸 攝影
走進首鋼園,迎面可見高聳的筒倉和現代化的展廳。煤倉、白灰罐、焦爐、窄軌蒸汽機車等元素,與現代化的展館一起卻並不顯違和,工業遺存風貌和現代文明共融共生,有種穿越時空的奇幻之美。
展館之內也一樣亮點紛呈。不僅有別具匠心的多彩場景、琳琅滿目的各色商品,還有更多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元素。其中,國藥中國生物帶來的兩款“新冠藥”為全國首發,文旅服務專題和體育服務專區也亮點頗多。
文旅服務專題展區遊客眾多。實習生李思宸 攝影
兩款“新冠藥”首次亮相
今年服貿會,健康衞生服務專題首次亮相,包含疫情防控、醫療服務、科技創新、傳統醫藥、老年健康及國際醫療六大板塊內容,多家醫藥企業攜重要產品參加。其中,新冠疫情防控最新產品頗受關注。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重要力量,在去年服貿會上,憑藉新冠滅活疫苗備受關注。
今年服貿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攜抗疫最新成果亮相,包括4款疫苗,涵蓋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3條技術路線;2款新藥,分別是新冠特疫免疫球蛋白和單克隆抗體,以及3款檢測試劑。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展區。實習生李思宸 攝影
中國生物紀委書記陳坤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亮相服貿會的抗變異毒株的二代疫苗為全國首發,同步首發的,還有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和單克隆抗體。其中,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全球首款採用新冠滅活疫苗免疫後血漿製備的新冠肺炎特異性治療藥物,用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療,近日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開展臨牀試驗。
除了兩款新藥,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和mRNA變異株新冠疫苗也頗受關注。陳坤透露,中國生物研究院的基因重組疫苗已完成Ⅰ/Ⅱ期臨牀試驗,即將開展Ⅲ期臨牀試驗。國藥中國生物復諾健針研發的mRNA疫苗已構建相應技術平台,下一步將進入臨牀申報階段。
“可診、可治、可防三個環節,本次展出的藥品基本都能覆蓋。”陳坤説:“我們參展的主要目的還是把產品介紹給大家,讓大家知道國藥中國生物現在的研究進程,知道中國在疫苗分段防治方面的進展,在世界上的作用。”
除了帶來最新產品外,國藥中國生物的展區還有一些互動環節,遊客可通過VR互動體驗,瞭解“一支疫苗的誕生”,零距離觀看疫苗護航生命之旅。
VR互動體驗“一隻疫苗的誕生”。實習生李思宸 攝影
數字科技融合人文魅力
位於1、2、3號展館的文旅服務展也備受歡迎,今年服貿會首次將文化板塊和旅遊板塊合併為文旅服務專題,以“科技賦能新文旅,創意引領新生活”為主題,設置了“文化新動能”、“文旅新品質”、“體驗新時尚”和“消費在行動”四個主題展區。
9月5日一早,記者步入1號大廳,部分展區前已排起長隊。城市副中心展區的環球影城元素吸引了眾多孩子,圍着展區門外的仿真霸王龍發出歡呼。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觀眾可通過紅外感應、雷達感應、聲控感應、遙控啓動等方式,令該模型做出嘴巴張合、眼睛眨動、發出叫聲等動作特效,與觀眾趣味互動。
遊客與仿真霸王龍模型合影。實習生李思宸 攝影
此外,文博文創產品成了文旅服務專題一大亮點。電視劇《覺醒年代》IP文創吸引了不少影迷打卡。
5G、AR、VR等技術也在文旅服務專題中得到廣泛應用。“飛躍北京”項目,戴上VR眼鏡,可以體驗到俯瞰北京城的震撼;“復興號”則可以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旅遊專列,感受“陸地飛行”的樂趣……多種科技手段融入文旅項目,沉浸式互動的體驗讓觀眾更深刻地體會到文化的魅力。
來自北京市海淀區的章女士檢票入園之後便直奔1號展廳。“我是做了攻略過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文旅展廳的非遺項目。除了有一個專門展區,還可以在一些地方的展區看到手藝人現場展示,有一個交互的體驗,我覺得蠻好的。”同時,她也在文旅IP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幾年來,國內文旅IP有一個長足進步的,整體的質量和設計感也比以前強很多,但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在原創設計上更花一些心思。”
服貿會不僅讓給遊客提供了遊覽的平台,也讓參展商受益匪淺。一位參展商告訴記者:“這次服貿會也讓我們得到了一些新的啓發,別的領域的觀眾來了以後,他們看到我們的展品、技術,也可能有一些新的需求,有些是我們在自己行業裏接觸不到的。”
冬奧元素“點亮”服貿會
首鋼園是北京2022年冬奧組委的辦公地及冬奧滑雪大跳台正式比賽場館,本屆服貿會,位於園內6號館和7號館的北京冬奧組委展覽區成為一大亮點,從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冰絲帶”沙盤模型,到沉浸式觀賽,軟文化與硬科技兼具,讓參觀者提前感受冬奧。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7號館內主要展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辦進展情況,以及“科技冬奧”的最新成果應用。6號館內為參觀者們提供了冰上運動模擬和VR體驗裝置。
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以沙盤模型亮相,據瞭解,它是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的冬奧大道速滑場館,這項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環保的製冰技術,碳排放幾乎為零。國家速滑館冰面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這塊冰也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打造的多功能全冰面。賽後冰面可分區製冷,對每塊冰單獨控温,實現場館“同時運行、不同使用”,最多可容納2000多人同時在冰上進行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和冰球比賽。
在現場,虛擬視頻(AR)滑雪、造雪屋、仿真雪越野滑雪等體驗項目旁排起了長龍,“一大早就過來了,體驗了很多平時沒做過的運動,特別真實,排隊也值得,服貿會這個平台對我們老百姓很好。”一位體驗完AR滑雪的阿姨向記者感嘆。
本次服貿會在防疫方面也做足了“功課”。一名志願者告訴記者,園內所有工作人員和參展商需要每日進行核酸檢測,針對參觀者,需保證北京健康寶為“綠碼”,在園區入口處需進行體温檢測,且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記者注意到,園區內的安保人員也在不時提醒參觀者佩戴口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