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
即便在今年爆款基金屢見不鮮的背景下,也不是每一隻基金都能順利“誕生”。
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數量已經超過1000只,合計募資規模突破2萬億元。在新基金市場空前火爆的情形之下,仍有17只新基金未能達到成立條件,不得已宣佈發行失敗。
業內人士稱,產品缺乏創新、市場行情匹配度不佳以及基金髮行渠道的銷售能力有限等因素,都會導致基金髮行失敗。未來發行失敗或成為市場“新常態”。
多因素致發行失敗
日前,寶盈基金髮布公告稱,旗下產品寶盈盈瑞純債因未能滿足基金備案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據瞭解,該基金2019年12月4日拿到“准予註冊募集”批文,預設發行期限是今年的6月1日至8月31日。根據法規,新基金髮行有兩個期限:一是拿到批文之後必須在六個月內開始募集;二是基金髮行的募集期最長為三個月。
儘管做出大量努力,令人惋惜的是,該基金依舊以發行失敗而告終。
事實上,上述基金髮行失敗並非孤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9日,今年以來已經有1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7只新基金髮行失敗,逼近去年全年20只的水平。
資深基金研究專家王羣航認為,基礎市場行情的走勢特徵、同類型基金的當期績效表現、基金細分類型的選擇定位、公司專業化投資管理能力的特點、新基金髮行市場的激烈競爭等,都可能是造成基金髮行失敗的原因。
債基發行不樂觀
從今年以來發行失敗的基金類型看,債券型基金達到11只,其中的中長期純債型基金9只,債券指數型基金2只。權益類基金有6只,其中的混合型基金有5只,被動指數型基金有1只。
從數量上看,債基儼然成為發行失敗的“重災區”。
上海一位公募電商渠道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與混合型基金主要持有人是散户不同,債券型基金的持有人多數是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債券基金髮行失敗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機構資金爽約所致。
“發行失敗的債券基金中,定開債基金數量最多,這類債券基金大多是機構定製的債券基金。所謂機構定製,就是專門為機構資金髮行的基金,這些基金即便是成立了,背後機構資金的佔比也會達到九成以上。一旦定製這些基金的機構在基金髮行時資金不能如約到位,就很容易導致發行失敗。”上述人士表示。
基金髮行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近期,債券資產價格普遍呈現跌勢。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發行渠道的銷售能力有限,沒有很好的市場號召力,一旦遇上發行檔期和行情不匹配的情況,債基發行遇冷也在情理之中。
一位渠道人士稱:“股市上行的行情下,債基自然不受散户待見。從基金公司角度來説,如果基金與行情不匹配或渠道不給力,確實容易發行失敗。”
不過,隨着新基金髮行失敗的日趨“常態化”,業內人士也表示,公司層面對基金募集失敗的容忍度也在提升。上述渠道人士説:“主要是看領導層的想法,一般都是擔心品牌受影響,可能會拿錢砸也要賣。但從市場角度看,賣不動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隨着募集失敗的案例越來越多,不少公司的容忍度也在提高。”
王羣航則直言,未來基金髮行失敗或成為公募基金領域另一個“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