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户端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張尼)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失能人員超4000萬。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正在面臨巨大的養老負擔。
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我們養老能靠它嗎?
什麼是長期護理險?
“半失能老人每月護理費用是6000元,全失能老人大約在7000至8000元,失智老人護理費接近萬元,並且要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才能確定是否接收……”
這是中新網記者近日在北京一家養老機構諮詢時得到的護理費報價。
根據北京市公佈的數據,2019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為每月4157元。顯然,對於失能老人來説,高昂的護理費用已經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
社會的需求使得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應運而生。
長期護理險於2016年開始試點,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所需費用。
2016年6月,人社部就印發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的原則性要求。
上述《指導意見》中明確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長春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等15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這也標誌着國家層面推進全民護理保險制度建設與發展的啓動。
近日,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的《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公佈,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名單中新增北京市石景山區,天津市、山西省晉城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等14個試點城市和地區。
長期護理險試點的擴圍,無疑也將使得更多普通中國家庭受益。
長期護理險能覆蓋哪些費用?
那麼,未來什麼樣的人能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其待遇支付又是如何的呢?
此次公佈的《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參保對象和保障範圍、資金籌集、待遇支付等一系列問題。
依照《指導意見》,試點階段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羣起步,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人。
在待遇支付方面,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主要用於支付符合規定的機構和人員提供基本護理服務所發生的費用。
不過,申請享受上述待遇要滿足相應的條件。
依照要求,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範診療、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經申請通過評估認定的失能參保人員,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另外,政策還明確,要根據護理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等不同實行差別化待遇保障政策,鼓勵使用居家和社區護理服務。
在支付比例方面,《指導意見》明確,對符合規定的護理服務費用,基金支付水平總體控制在7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擴大試點還明確了獨立籌資機制的建立。
相較於2016年發佈的文件,本次公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要探索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多渠道籌資機制。科學測算基本護理服務相應的資金需求,合理確定本統籌地區年度籌資總額。
文件提出,籌資以單位和個人繳費為主,單位和個人繳費原則上按同比例分擔,其中單位繳費基數為職工工資總額,起步階段可從其繳納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中劃出,不增加單位負擔;個人繳費基數為本人工資收入,可由其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户代扣代繳。
這也就意味着試點地區將迎來社保“第六險”。
這些城市已探索拓展服務範圍
事實上,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此前試點實施的過程中,已經給大量中國家庭帶來了實惠。
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15個試點城市和2個重點聯繫省的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8854萬人,享受待遇人數42.6萬,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服務範圍。
例如,2018年,南通市政府就發佈了《關於開展基本照護保險輔助器具服務的意見(試行)》,創新性地將醫療輔具納入長護保險服務範圍。
依照該文件,居家失能人員輔助器具服務費用實行費用年度限額控制,暫按重度失能人員6000元,中度失能人員4000元執行。在限額之內,照護保險支付標準內的費用,基金和個人按8:2的比例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及超出年度限額的費用由個人現金支付。
居家失能失智人員可以以每天1到10元不等的價格,租賃到包括輪椅、護理牀、護理機器人等大型輔具;並能夠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定量購買到包括尿不濕、護理墊、坐便椅、助行器等消耗型輔具。
廣州市則在2019年推出了高齡照護商業保險,80週歲及以上的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在符合相應條件的情況下,可享受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保障。
此前,廣州市已經累計超7000人申請高齡照護險待遇,通過評估並已經享受待遇的老人超過5000人。
長期護理險如何從“長”計議?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社科院聯合發佈的《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在對部分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歲至59歲成年人調查後發現,65歲是老年人面臨失能風險的重要轉折點。
報告顯示,有4.8%的老年人處於日常活動能力重度失能、7%處於中度失能狀態,總失能率為11.8%。也就是説,超過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飯、洗澡、如廁等方面的基本生活無法完全自理。基本自理能力的衰退也伴隨着獨立生活能力的退化,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一方面是來自社會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在中國,長期護理保險仍屬於起步階段,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宗凡此前就表示,在醫保基金支付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現行試點城市大多仍依賴基本醫療保險來籌資,沒有實現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籌資的獨立性和穩定性欠缺。
王宗凡認為,應完善多元籌資機制,均衡各方責任,為長期護理保險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日前則撰文分析稱,此次擴大試點的一個重要突破就是建立起一個獨立的籌資機制,同時,為不增加企業負擔,決定在現有醫保繳費中以“平移”的方式予以解決。“平移”部分醫保基金的方式對醫保制度當期的收支平衡沒有絲毫影響。
另外,記者注意到,目前,在政策大背景下,一些商業保險公司也在不斷開發商業護理保險,以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
記者梳理發現,一些商業保險公司已經推出類似的照護險,將腦中風後遺症、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嚴重帕金森等老年人中的常見病種納入了保險覆蓋範圍。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測算,到2050年,中國老年長期護理費用在7584億元至4.15萬億元之間。長期護理險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長期護理險涉及養老、護理等一系列的鏈條服務,產品設計、護理員培訓以及居家社區照護服務標準等還需要完善。長期護理險如何進一步完善,仍需從“長”計議。(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