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0年私募業“大爆發”:資管規模近16萬億元 百億元級私募達63家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本報記者 王 寧

  歷經近幾年的穩步發展後,2020年成為私募業發展的“爆發年”。百億元級私募陣營大擴容,正式進入“60+時代”;私募機構管理資產總規模近16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3.74萬億元,比去年年底增加1.31萬億元;股票型私募基金今年前11個月平均收益率高達26%,遙遙領先於其他策略基金,有望成為年度最大贏家。

  回顧2020年私募行業發展歷程,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產品業績的角度來看,2020年都是值得肯定的一年。除了實現量的提升外,機構間差異化特徵也比較明顯,尤其是百億元級私募的格局更高了,大部分擁有核心競爭優勢。可以預期,未來的私募基金市場將更具發展潛力。

  從32家到63家 百億元級私募數量幾近翻倍

  從年初的32家到年末的63家,百億元級私募數量在今年幾乎翻倍。其中,部分私募管理的資產規模已接近千億元。63家百億元級私募基金中,股票多頭策略基金佔比過半。

  “百億元級私募數量提升是正常現象,特別是在今年A股結構性行情背景下,私募行業迎來爆發式發展。”星石投資首席執行官楊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堅持“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居民資產配置近年來已發生深刻轉變,但相比國際市場仍有較大差距。2020年股市賺錢效應深得人心,居民資產配置加速向資本市場騰挪成為最大特徵。

  九坤投資總經理王琛也向記者表示,實體經濟體量應當與證券市場和股權投資市場體量相對應,也會與未來中國私募行業的體量相對應。“我們堅定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活力和潛力,也相信會有更多百億元級私募誕生,甚至會有更多千億元級私募出現。”

  在百億元級私募陣營大擴容的同時,私募市場顯現明顯的“頭部化”特徵。截至目前,雖然中小型私募數量佔比仍較高,但千億元級私募的誕生正在加大私募機構間的差距。

  楊玲認為,資產管理行業歷來就有集中化的特徵,不僅國內私募基金如此,國外市場也是如此。以國內公募基金為例,截至今年11月底,142家公募基金非貨幣型基金產品管理的資產規模共計11.04萬億元,其中管理規模排名前20的公募基金佔比達60.44%。與之類似,信託公司、券商等金融機構在財務數據上也呈現出這一特徵。

  “國內私募的頭部化特徵未來可能會更加明顯。”王琛告訴記者,對投資者來説,頭部化特徵明顯有很多好處,例如,規模效應帶來的邊際成本下降,可以更好地使用數據、研究、服務等合規平台,甚至在一些環節有更強的批量議價能力,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同時,可以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中小型私募機構的投研能力和人數有限,只能侷限於單一類型的交易策略或市場;而頭部化機構更有能力進行分散投資,按資產分類或風險偏好進行更合理的配置。

  11個月增加1.31萬億元 證券類私募資產規模大擴張

  2020年是基金業的發展大年,也是私募基金實現“突圍”的一年。截至目前,私募基金全市場管理資產規模已接近16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目前最新備案存續管理資產規模達3.74萬億元,相比去年年底的2.43萬億元,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增加了1.31萬億元。按照萬億元關口來計算,證券類私募的資產規模從2萬億元躍升至3萬億元用了4年多時間。有業內人士此前曾預計,從3萬億元跨越到4萬億元需要2年時間。但從目前發展勢頭來看,證券類私募資產規模最遲明年一季度就極有可能突破4萬億元大關。

  據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已登記的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8908家,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但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增幅達53.91%,創下2015年以來的增幅新高。其中,證券類私募管理的資產規模在7月份突破3萬億元后,像是踩了油門,近幾個月增速更快。

  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向記者表示,中國證券市場現已進入註冊制時代,而私募基金進入“註冊制時代”明顯要早於股市。在紅海般地嚴酷競爭環境中,能夠脱穎而出的私募必然是其中最優秀的,也將助推私募基金進行多樣化和細分化發展,為投資人提供更好、更多樣化的資產配置選擇。

  “從發展歷程看,私募業已經歷兩個階段:一是從0到1、從無到有的草莽式發展階段;二是‘公奔私’階段。”陳宇表示,現在仍處第二個階段,大量公募基金和券商領域的優秀基金經理投身私募。每個發展階段都會伴隨一定的市場特徵,例如規模提升等。接下來,私募業將進入第三個階段,也就是私募對沖時代。

  楊玲認為,私募基金領域是資管行業最市場化、競爭最充分的子行業,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產品數量的增加與A股市場的行情具有較強相關性。例如,今年出現的結構性行情,對私募基金產品及管理人數量的擴容都有正向推動作用。如果市場行情相對偏弱,私募基金的增量就會放緩,甚至退出數量進一步增加。

  “過去幾年去偽存真式的發展,為私募行業實現規模擴張奠定了良好基礎,規範後的私募業逐漸樹立了公信力,在投資機遇到來時自然會迎來大發展。”楊玲表示,一方面,我國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助力企業提升直接融資比例的確定性較高;另一方面,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資本市場相關基礎制度不斷完善,為A股市場慢牛行情提供了制度基礎。

  年內平均收益率26.07% 股票型私募業績表現不凡

  受益於今年A股市場的結構化行情,年內證券類私募管理人的數量大幅增加,取得的業績也非常突出。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百億元級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實現平均收益率28.12%,超過同期滬深300指數的表現。其中,表現最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實現年平均收益率超過70%。在百億元級私募的帶動下,全部股票型私募的平均收益率也高達26.07%,居八大策略之首。

  楊玲認為,今年的行情有利於股票型基金的多頭策略。其實,不同策略之間並不存在高低之分,只是採用的方法和投資工具存在差異而已。對於基金管理人來説,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定位,為投資者做好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

  陳宇補充稱,追求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今年的整體表現好於私募。因為受疫情影響,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一些頭部企業的資產估值不斷泡沫化,有利於公募基金獲得較高收益。與公募相比,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基金對頭部企業的操作沒有公募那麼激進,因此整體收益相對偏低。儘管如此,今年對私募來説仍是發展的大年和收穫的大年。

  在晉升百億元級私募陣營中,量化私募實現較大突破。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百億元級量化私募數量已超過6家,業績表現也不錯。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在國際市場,量化投資是一種主流投資方式,但在國內起步相對較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國內量化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佔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的比例已從2019年的11%上升到目前的16%。業內人士認為,量化投資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國內市場將湧現更多百億元級甚至千億元級的量化私募基金。

  王琛向記者介紹説,很多人認為,量化基金只能做低風險、低收益策略。但在過去5年時間裏,很多頭部量化機構都能實現穩定的超額收益。“量化私募管理的資產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未來幾年量化市場將是國內私募增量的必爭之地。要想在競爭中脱穎而出,需要擁有更多元的策略研究能力,以拓展策略邊界;另外,數據和人才也會成為左右量化私募之間競爭結果的關鍵因素。”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今年前11個月,共有464只成立時間滿11個月且有業績記錄的股票量化中性策略對沖基金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3.54%。其中,有423只年內實現正回報,佔比91.16%;收益率超過30%的有32只。有6只產品虧損超過10%;虧損最多的產品收益率為-47.13%。

  楊玲指出,近年來資本市場戰略地位不斷提升,資管行業迎來大發展。受益於此,私募基金行業迅速擴張,各分支策略產品的資產規模均有提升,量化基金成為其中的典型代表。以量化策略為首的新生策略豐富了私募產品供給,有助於提升私募行業吸引力。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