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震寰:深度連接中國與世界 始終是香港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優勢

(兩會訪談)霍震寰:深度連接中國與世界 始終是香港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優勢

中新社香港3月1日電 題:霍震寰:深度連接中國與世界 始終是香港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優勢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今年‘兩會’我會重點留意國家在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對經濟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的戰略部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3月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即將赴京的霍震寰工作日程滿滿,並用大量精力準備參會的代表建議,他將在香港治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和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香港國安法出台之後,香港迎來由亂向治的重大轉折。但是要落實‘愛國者治港’,仍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我建議從香港發展現狀和深層次矛盾出發,從強化制度建設、深化國情教育、穩定社情民心着手,以民生收拾民心,以民心聚攏民意,為香港培養新一代愛國中堅力量,達致香港社會和諧與長治久安。”霍震寰説。

“深度連接中國與世界,始終是香港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優勢。香港應把握歷史機遇,找準定位,以更積極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乘國家發展快車。”霍震寰稱,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中,香港“超級聯繫人”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傳統對接區,理應擔當開路先鋒。香港更應該積極參與其中,支持大灣區打造國際消費中心都市圈,對內通過跨境資源共享,提升消費供給水平,承接國內購買力,打造灣區消費閉環經濟;對外提升消費產業的國際視野,回應國際化需求。

“大灣區的使命是指向中國經濟未來的。大灣區會成為國家保護和鼓勵創新的高地,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户樞紐,相信大灣區城市羣的一體化水平,包括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和人財物往來便利化水平也會越來越高。”霍震寰説,近年來,香港因為經濟轉型不利、發展空間受限等原因,積壓了很多社會問題。生活成本高企、失業率上升,令很多香港人尤其是青年舉步維艱。“大灣區建設為香港青年提供了一條困境突圍、多元發展的新跑道。希望香港青年以謙遜、開放的態度認識祖國,學習國家發展歷史,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取得的進步,以最大的熱情融入祖國發展大局,盡最大的努力投身大灣區建設,實現人生價值。”

霍震寰認為,過往的成功經驗表明,每當“香港所長”能夠結合“國家所需”,香港就可以踏上發展新台階。香港是國家最開放、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目前國際貨幣體系格局面臨重大洗牌,人民幣資產市場開放迎來又一個時間窗口。香港應該乘着人民幣國際化的春風,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中國離岸金融中心的角色,解決全球資本投資中國的巨大需求,這是香港在國家經濟大局中的根本使命和立足點。

“未來大灣區是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基地,但是目前科創的機制還不夠健全,尤其創新成果轉化率和商業化水平不高,我建議將港澳創新資源與大灣區實際結合,在全球視野、創新要素、專業服務等方面,助力大灣區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霍震寰説。

在霍震寰看來,大灣區傳統武術資源也頗為豐富,應打造中華傳統武術“合作交流示範區”,以涵養中華人文精神與傳統美德,厚植國民的家國情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地處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廣州南沙,也是廣州切入大灣區的戰略支點,發展腹地廣闊。作為霍英東的次子,霍震寰和父親共同經歷了開發南沙的歲月。

霍震寰稱,南沙要依靠國家級新區與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雙區優勢”,開拓視野、加快探索粵港澳跨境融合新模式,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户樞紐,從加強經濟輻射力、持續發展力、文化傳播力、國際吸引力、人才聚集力等方面,助力大灣區向創新引領型國際灣區躍升。

“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出台了支持大灣區金融開放創新的一系列意見,這是南沙的又一個發展機遇。大灣區輕資產、創新型、科技類企業眾多,企業從研發到生產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南沙如果能加快與香港金融業對接,未來可以爭取成為大灣區金融融合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平台。”他説。(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6 字。

轉載請註明: 霍震寰:深度連接中國與世界 始終是香港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優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