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閻俠)近日,上市公司新希望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出爐,其實現營業收入約446.96億元,同比增長26.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31.64億元,同比增長102.57%。
新希望認為,上半年豬價在從春節逼近40元高點後,經過連續三個月下跌,在6月份又再次反彈並重回35元以上的高位,而後續的豬價雖然會震盪下行,但也有望在較長時間裏保持在高位,這就給能夠快速發展,同時又能做好非瘟防控的龍頭企業帶來巨大機遇期。
9月1日,新希望的總市值收盤突破1700億元。
8月30日和31日,新希望接受了分析師、研究員等合計207人的調研,回應了諸多大眾關心的問題。
據悉,新希望打算調整養豬規劃:“原來溝通的規劃目標是2020年出欄800萬頭,2021年1500萬-1800萬頭,2022年2500萬頭。經過近一年的快速發展,以及對行業格局的研判,現在調整目標如下——首先今年800萬目標非常確定可以實現,但是很難大幅上調,因為新冠疫情也影響了我們的一些建設進度。後面幾年的目標大幅提升,2021年確保2500萬頭出欄,挑戰3000萬頭出欄目標,2022年確保出欄4000萬頭。”
關於調整原因,新希望解釋道:“一方面是行情機遇,即非洲豬瘟、新冠疫情導致生豬產能恢復放慢,使本輪豬週期下行較慢、豬價也將較長時間處於高位。另一方面則是重大的政策機遇。以前很多地方政府對於養豬是有顧慮的,因為沒有税收,又有環保的壓力,特別在很多銷區的省份養豬不受歡迎。由於現在生豬行業的形勢,政府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在東南沿海省份,經濟發達地區,養豬也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投資項目。這種新的政策性窗口是非常難得的,而且是階段性現象,很可能在整個國家的生豬供應恢復之後這些窗口會關閉,之後很多階段性支持政策也會有所調整。”
有調研人士提問:“養殖端做大之後,下游屠宰端、深加工的匹配情況,中長期戰略如何?”
對此,新希望回覆稱:“公司希望通過全產業鏈佈局,來平滑盈利的週期性波動。中上游有飼料、育種、商品帶育肥,下游希望延伸到屠宰端,再向食品端延伸。屠宰的重要作用是和下游渠道連接,尤其是和食品端的聯繫。但目前國內屠宰產能過剩,公司的戰略是,按照養豬出欄量的20%來配套自建屠宰產能,這20%以外的屠宰量會通過輕資產方式來整合,例如倉儲、待宰、租賃等戰略合作協議。”
當前屠宰行業有兩種主要形態,一類是基於生豬產業往下游發展,以賣白條為主;另一類是像以熟食盈利為主,屠宰作為配套輔助的模式。據研究,全國屠宰產能裏,年屠宰量20萬頭以上的屠宰場只佔15%,85%在於20萬頭以下的小型屠宰場。
“公司的佈局策略是:如果既是產區又是銷區,公司優先配套屠宰場,可以按照養豬產能的20%-50%來配套,也是比較划算的,比如我們上半年公告的,在山東夏津的200萬頭屠宰產能,還有四川和廣西,也屬於既是銷區又是產區。如果單純是銷區,就打算用輕資產方式來成長,像在華東和華南,有一些大型屠宰場,公司可以在那裏租車間做分割和轉化。” 新希望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