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險:為城市管理添“韌性”
近日,第二屆清華五道口·寧波巨災保險研討會在寧波舉行。來自各行各業的保險專家學者在討論巨災險作用時,均將焦點聚集到“提高風險抵禦能力,打造‘韌性’城市”這一點上。
作為國內較早開展巨災險試點的城市之一,寧波近年來積極運用保險手段緩衝風險、穩定社會,其中公共巨災險累計啓動6次大面積理賠,為約21萬户受災居民提供保險賠償金1.29億元。
先行先試,打造巨災險“寧波樣本”
近期,第三輪寧波公共巨災保險工作開始實施,2021年至2023年,市財政將每年拿出逾4000萬元財政資金,繼續為全體市民購買公共巨災保險。
寧波地處東南沿海,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2013年遭受強颱風“菲特”襲擊後,寧波痛下決心,探索實施公共巨災保險制度。
2014年11月,在國家有關監管部門的支持下,寧波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巨災保險的城市,首創既保人身又保財產的巨災保險機制。此後,巨災險“寧波模式”逐漸得到全國的認可。2021年初,寧波探索運用商業保險防範化解公共衞生風險的機制,落地實施了全國首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保險。
目前,寧波巨災保險已經形成“1+N”運營模式,以自然災害為主體,疊加突發公共安全生產、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對等內容,不斷增強城市管理“韌性”。
“通過多年實踐,寧波巨災保險不僅使災害救助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居民損失得到了有效補償,還促進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公共救助體系建設。”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倪煒説,通過保險賦能,寧波未來將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層次風險保障格局。
保險賦能,巨災理賠有效化解社會風險
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侵襲,給寧波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寧波巨災險在科技賦能下實現“閃電”賠付,全市保險公司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了首筆賠付(包含3天公示期)。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時,寧波出台“保八條”,將參與疫情防控的醫務人員、志願服務者、基層幹部及其他一線工作人員納入巨災險撫卹賠付救助範圍,使在疫情防治工作期間感染新冠肺炎或發生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得到有效救助。
截至目前,寧波公共巨災保險已累計為約21萬户受災居民提供1.29億元保險賠償。作為巨災保險體系的一部分,寧波在商業巨災保險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2016年,政府提供一定財政補助,在鄞州區開展以洪水為主要災因保障的小微企業巨災保險試點。截至去年上半年,寧波轄區保險機構累計為小微企業提供保障26億餘元,賠付近7123萬元。
提升巨災險水平,增強城市管理“韌性”
“城市韌性”,即一座城市或經濟體應對重大沖擊事件時的抗風險能力,也可視為遭遇災難性事件後經濟復原的能力。巨災保險在城市韌性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巨災保險在運行過程中也會面臨家庭財產損失救助有限、巨災風險分散性不足、費率釐定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需要積累更多救災減災經驗,“既發揮政府在災害救助中的主導作用,又着眼創新保險在完善社會治理方式、社會風險管理和災害救助體系中的獨特功能”。
對於未來城市防災減災治理,武漢大學保險與精算系副主任王正文給寧波提出了幾點建議:巨災保險制度應該向城市重大風險保險制度轉變,內生嵌入城市重大風險防範體系中;保險產品設計可以在“保人+保財”的基礎上加入“保經濟復甦”等內容。
富邦財險資深經理周衞東、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副總經理李俊等業內人士則強調,要在巨災險運營過程中加大科技應用,推出遠程定損系統,提高服務效能;運用物聯網、模型和數據等提升保險快速服務。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