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牧原造假的概率有多大?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上週末牧原被質疑財務造假的討論引爆全網,各方激辯甚是熱鬧。其實這並不是牧原第一次被質疑財務造假,但確實是影響比較大的一次,深交所也發了問詢函。如果財報看不懂或不放心,不投是最好的。亦或,可以學學段永平的方式——從企業創始人的角度評估企業會不會造假。

①秦英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沉醉於養好豬的農民大學生;

一個堅持就算死也不用瘦肉精,堅持還本可不用還銀行貸款,堅持高價收購農民芽麥的小老闆;

一個公司上市7年先後實施4次股權激勵,讓近2000員工共同分享到企業成長果實的董事長;

一個致力於讓人民羣眾吃上放心豬肉,發展養殖業推動鄉村振興的企業家;

一個捐贈1億股權用於西湖大學培養精英人才,捐贈1億人民幣用於支持抗擊新冠疫情的慈善家;

一個幾乎沒有體外資產的集團掌舵人;

一個將企業名稱冠名給自己兒子的父親。

②牧原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

一家創立近30年,從一個圈20頭髮展至24省100市211縣近2000萬頭,只專注於養豬的企業;

一家把豬作為LOGO的企業;

一家把豬奉為“聖”和“神”,把豬肉寫進企業文化,把豬的精神灌輸到每個企業員工血液裏的企業;

一家在全國13省49縣,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户13萬户36萬人的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如此一個創始人領導下的這麼一家企業,它造假的動力在哪?概率有多大?

財務報表是一家公司的“體檢表”,也是分析和研究一家企業的基礎,但它並不是企業的全部。一家企業受限於行業週期和企業成長階段,報表是會有看起來“不同尋常”的時期的。牧原處在養豬這樣一個本就週期波動比較大的行業,且其自身產能正處於高速擴張的階段,拿教科書里長期穩增消費品財報的這把尺子來測量它,顯然不合情理,也不合時宜。任何時候,定性分析都要遠重要於定量分析。拿着放大鏡看報表和壓根不看報表一樣,都是投資要避免的兩個極端。

以下是段永平當年決定投資萬科,王石對他的影響:

“我記得當年我們買萬科時就有人問過我,説萬一萬科做假賬怎麼辦。我説,以我認識的王石而言,他絕不是會關在房間裏和財務商量個假賬來蒙股東的人。其實那時和王石不熟,現在也不算熟,就是直覺而已。”

“王石最大的作用是讓我相信我看到的萬科的數據是真實的。有很多公司的數據短期看起來可能比萬科還好,但不敢下手。”

投股票就是投公司,投公司的關鍵是投人。研究企業創始人和企業文化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很多東西是冰冷的報表數據給不了我們的。

(文章首發於同名公眾號“武飛尼”)

@今日話題@雪球達人秀

$牧原股份(SZ002714)$$愛爾眼科(SZ300015)$$新希望(SZ0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