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維度測壓A股質押盤:總規模五連降、券商信用風險走低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 楊坪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數據發現,截至3月17日晚,A股市場2020年以來的股東股權質押操作中,有1159筆操作疑似觸及平倉線,佔所有未解押交易的比例高達14.43%。

由於二級市場承壓,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已有超過50家上市公司公告股東“被動減持”,約42家上市公司股東補充質押。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數據,資本市場股權質押風險已大幅緩解,部分上市公司股東過高的質押比例,存在一定的個案風險。

研究顯示,A股當前的股權質押業務呈現出五大特徵:

一、在質押新規等監管政策的推動下,市場整體質押規模四連降,質押風險相較往年明顯好轉,風險整體可控;

二、隨着存量股權質押風險工作積極推進,券商股權質押的規模也保持下降態勢,股權質押業務也向大中型券商集中,金融機構整體信用風險也逐漸下降;

三、金融機構普遍意識到作為質押標的的上市公司股權處置時的流動性折價、難以監控資金用途以及短貸長投等一系列問題,收緊了質押政策,上市公司股東不得不通過減持股份降槓桿,由此引發上市公司股權變動;

四、股權質押領域呈現出明顯的結構化特徵,高比例股權質押成為上市公司風險“預警”的重要因素,大股東高比例(超過80%)股權質押背後,往往伴隨着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的資金週轉壓力、可持續經營/盈利壓力及訴訟壓力,受到監管層重點管控;

五、高市值、大規模企業因經營穩定、信用記錄較好等,能在金融機構處獲得更多“信貸”便利,甚至無需設置平倉線,但部分股東的高比例質押依然需要市場警惕。

股權質押風險五連降

股權質押,這一A股曾談之色變的話題,讓不少苦心孤詣的企業家將公司“拱手讓人”,亦將“魚躍龍門”的天之驕子們推向“易主”邊緣,企業在控股權的更迭與大股東的流動性危機中艱難維生,甚至轟然倒塌。更可憐的是中小股東,被迫為大股東失誤的決策買單。

2018年開始,監管層出台了一系列風險應對措施,幫助上市公司走出“難關”。

為推動行業規範運作,2018年3月,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新規開始實施,新規主要是從融資門檻、集中度、質押率、融資用途等方面規範股票質押市場,比如説:單一證券公司、單一資管產品作為融出方接受單隻A股股票質押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0%、15%,單隻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股票質押率上限不得超過60%等。

隨後,2019年,滬深交易所也發佈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的,應進一步披露質押融資具體用途、股東資信情況、高比例質押原因及必要性、與上市公司交易情況等信息,引導控股股東敬畏風險,合理控制質押比例,從源頭把控風險。

2020年10月份,《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出台,提出“積極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堅持控制增量、化解存量,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的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處置機制,強化場內外一致性監管,加強質押信息共享。”

2021年1月底,證監會召開2021年系統工作會議也提出,強化場內外一致性監管,鞏固深化股票質押風險處置成效。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下來,A股市場股權質押風險明顯改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17日,市場質押股數4164.18億股,佔總股本的比例僅為5.59%,市場質押總市值約為3.6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4.18%。而在2019年末、2020年末時,A股市場股權質押總市值約為4.58萬億元、4.32萬億元,更早些時候,股權質押市值一度超過6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0%以上。

整體來看,A股股權質押市場整體規模五連降,相比高峯期規模明顯收縮。

“股權質押是企業尤其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過多和過高比例的股權、股票質押也存在風險。近年來,隨着監管層、上市公司着力控制股權質押風險,目前A股市場股權質押風險總體可控。”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指出。

券商信用減值顯著下降

隨着存量的股權質押風險逐漸改善,上市券商的信用減值損失也逐漸減少。

回望2021年,資本市場交投活躍,北交所設立、註冊制提速,多項市場指標創歷史新高,大多數券商2021年的業績相當“給力”。不少券商表示,2021年資產減值損失相比2020年大幅減少,也增厚了淨利潤。

如光大證券淨利同比增速較快,達到50%至35.01億元,其稱原因包括資產減值損失和預計負債較上年大幅減少。興業證券也表示,2021年度信用減值損失計提額同比減少。去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9.72億元,歸母淨利潤47.43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7.92%和18.48%。

券商股權質押業務在經歷過了前期快速發展、規模高歌猛進之後,迎來了政策密集出台、業務監管更趨嚴格的新階段,券商股票質押業務已步入收縮期,壓降規模成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近年來的主旋律。

“近年來,金融機構已經普遍意識到,作為質押標的的上市公司股權,在處置時會面臨流動性折價、難以監控資金用途以及短貸長投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前些年寬鬆的質押政策不可能再有了,而且目前風控合規較嚴,大多數中小型券商的股票質押業務開展清淡,股票質押一般都集中在大中型券商。”國內一家中型券商資深投行人士受訪表示。

2021年12月10日,深交所發佈的《證券交易業務指引第1號-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風險管理》中,明確“證券公司應當審慎開展股票質押回購增量業務,增量業務規模須與存量業務風險管理能力和持續合規狀況相匹配”。

深交所對證券公司每年新增股票質押回購初始交易規模進行監測,其中證券公司作為融出方或者資產管理計劃作為融出方分別計算:每年新增初始交易規模≤違約率係數×持續合規係數×最近3年年末該證券公司存量合約融資餘額平均值。其中,違約率係數具體數值如下:最近3年新增合約違約率在2%以下的,係數為0.6;最近3年新增合約違約率超過2%且低於10%的,係數為0.3;最近3年新增合約違約率在10%以上的,係數為0。

有市場人士指出,在相關規定的限制下,小型券商在股票質押方面越來越難以突破,股票質押業務向大中型券商集中。

239家公司控股股東質押率超80%

對成長性企業來説,由於對資金的需求相對較大,股權質押是重要且相對快捷的融資方式。但記者注意到,近年來A股市場股權質押的結構性風險越來越顯著。

從板塊分佈看,主板質押公司共1801家,質押市值3.15萬億元,佔板塊市值比例4.44%;創業板質押公司共644家,質押市值5080.19億元,佔板塊市值比例4.23%;科創板質押公司共67家,質押市值256.40億元,佔板塊市值比例0.48%。

行業分佈上看,截至3月17日,質押市值居前的行業是:醫藥生物、基礎化工、電子、電力設備、有色金屬,質押市值分別為4503.46億元、3052.02億元、2671.23億元、2328.80億元、1935.04億元;質押市值佔行業總市值比例居前的行業分別是綜合、房地產、輕工製造、紡織服飾、基礎化工,質押市值佔比分別為13.02%、10.51%、9.04%、8.22%、8.08%。

在高比例質押聚集區,股權質押風險仍有暴露的壓力。

只是,不同於四年前風險尚未暴露時期,當下高比例質押已經成為金融機構、投資者等市場各方衡量風險的重要指標,因此存在高比例質押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已暴露出較高的經營風險。

從中證登數據看,受限於股權質押新規,截至3月11日,A股市場上質押規模超過公司總股本50%的企業僅有4家,但大股東高比例質押情況仍然不少,截至3月11日,仍有239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累計質押自家公司股票數量佔其持股比例超過80%,共計質押793.96億股,質押市值高達4587.21億元。

80家大股東質押比例達到100%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都被實施了“風險警示”,佔比超過25%。其他未實施風險警示的公司,也或多或少被監管層重點關注,甚至已收到相關的行政處罰或立案調查,如獐子島等。還有不少上市公司股東面臨股權被司法凍結的情況。

進入2022年以來,隨着股價的不斷下滑,已有不少公司公告股東因高質押,存在被動減持或補充質押的風險。

3月17日,嘉寓股份就曾公告,控股股東嘉寓集團與華安證券的融資融券合約逾期違約,其所持公司部分股票存在被華安證券強制平倉風險。股東可能被動減持不超過2102.7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3%。而根據嘉寓股份早前的公告,嘉寓集團已質押了其持有的91%的嘉寓股份股票。

一名大型公募基金基金經理對記者直言,對於質押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會謹慎關注,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以上的“基本不會看”,“可能有些機構會覺得控股股東在股權質押後有維護公司股價穩定的動機,但這種企業風險很大,股權質押情況也是衡量企業基本面健康與否的重要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25 字。

轉載請註明: 五維度測壓A股質押盤:總規模五連降、券商信用風險走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