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峯》報道,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最大的“黑天鵝”,對於2021,大家有着許多期待。
中國銀行研究院30日發佈《2021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預計將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醖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
那麼,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明年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將呈現哪些趨勢?美元是否會步入下行週期?我國又將如何在“雙循環”格局下的尋求高質量發展呢?
《2021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首先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遭遇疫情衝擊陷入深度衰退,全年經濟大起大落。報告預計,三、四季度全球GDP增速將分別為29.5%和-5.3%,全年GDP增速為-4.9%,同比下降7.4個百分點。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衞東介紹:“三季度,曾經短暫地出現了超強復甦,但很顯然,這不是真實的狀況,因為隨着歐洲第二波疫情的出現和美國疫情的持續惡化,第四季度全球經濟還會走向深度下跌。總體來看,全球經濟可能的增速在-4.9%左右,應該説是大蕭條以來全球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對於未來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報告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面臨三大制約。首先是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第二是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失業、收入下降導致的全球貧困狀況惡化;另一方面是出於對未來下行風險的擔憂,居民會傾向於更多儲蓄,企業不願意擴大生產,導致內需回升乏力。第三個制約因素是新一輪疫情帶來的衝擊。二次疫情將延緩經濟復甦步伐,使得全球經濟增長在今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再度放緩。陳衞東表示,如果疫苗在2021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得到推廣,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真正走向復甦,全年GDP增速預計達到4.5%,仍然達不到2019年的增長狀況。
陳衞東説:“我們特別關注2021年的三大風險。第一,空前的財政政策。估計2021年公共債務會繼續上升,這可能導致一些國家的主權評級下降,債務可持續是個問題。第二,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風險。這種政策一方面積累債務,一方面政策逆轉時會帶來重大風險衝擊。第三,2021年英格蘭銀行將不再發布LIBOR利率。我們認為,在基準利率切換過程中,有可能會形成市場定價的混亂、市場混亂。如果沒有處理好,可能就會成為金融市場的‘千年蟲’問題。總體來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強化了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率。”
不過,報告認為,在全球經濟整體低增長的格局下,區域表現將有所分化,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疫情後,各國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綠色復甦成為共識,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另外,數字化、信息化、服務化成為趨勢,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可能推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輪驅動”的全球化新格局。這些將成為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過程中所醖釀出的全球經濟新趨勢。
基於對我國潛在增長率的計算和“十四五”規劃的基本架構,陳衞東認為,未來五年內,我國的經濟增長平均增速將在5%-6.1%之間。宏觀政策面臨幾大趨勢:“第一,積極發揮財政政策作用,加強創新和產業協調,推動產業升級,特別是要加大基礎研發投入,支持企業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升級,加強新基建的投資。明年估計貨幣政策利率下降空間有限,整個社會融資的增長方面可能比今年速度略有下降。總體來講,2021年還得關注金融市場發展的新問題,比如不良資產集中暴露問題、債務違約風險高發的問題。另外,人民幣匯率過快升值,可能也會對出口、對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基於整個大背景分析,明年消費的增長可能在10%左右,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很重要的力量。投資增長方面,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左右,特別是在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基建投資或新基建投資,都會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同時,製造業投資繼續恢復增長,可能會實現由負轉正。出口方面,預計明年的外貿出口增長壓力還是比較大。我們預計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7.5%。”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在大起大落後呈現趨勢性下行態勢。目前,美元指數在91.6附近,較年初下跌超過4.5%,較年內高點下跌超過10%。報告預計,2021年美元指數可能將在85-95之間寬幅震盪,美元指數快速下跌概率較小。不過,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認為,長期看,美元已經進入下行週期。
“從美元實際有效匯率看,自2011年開始的這一波上漲週期已經有9年,超過了歷史上歷次美元走強的時長。我們認為,美元指數大概率現在處於走強週期的尾部,明年開始步入長期的下行週期。同時,美國的增長優勢和其財富地位從長週期來看是下降態勢。此外,我們注意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貨幣格局的多元化已經形成了長期趨勢,美元貨幣地位受到威脅,同時在這次疫情衝擊下,美國推出了超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進一步削弱了美國國際地位。”趙雪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