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是非常熱鬧,在零跑汽車成為了中國造車新勢力第四家上市公司的時候,另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威馬汽車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過威馬的原因卻是因為創始人的年薪,甚至有媒體報道説威馬汽車的創始人年薪高達12億?威馬掌門的”高薪“到底該怎麼看?
一、威馬汽車創始人“年薪”12億?
據驅動之家的報道,零跑汽車成功在港交所 IPO,造車新勢力上市再成功晉級一家,威馬汽車也加快了 IPO 的步伐。
不過,近日,威馬汽車披露的招股書,又為其帶來不小的爭議。
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暉的超高薪酬顯得格外引人關注。數據顯示,沈暉 2021 年薪酬總計 12.6 億元,佔威馬同年收入的近三成。同時,2021 年威馬汽車行政費用同比大漲 57% 至 27 億元。威馬稱:“主要是由於向若干管理層成員授予股份獎勵導致的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大幅增加,以及向 C+ 系列境內投資者支付的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
具體來看,2021 年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酬總額為 17.5 億元,沈暉當年的總薪酬佔主要管理層薪酬總額的 72%。
不過,有接近威馬汽車的媒體向威馬汽車求證這個消息的時候,威馬汽車也予以了否認,並作出解釋:威馬汽車高管薪酬中“股權激勵“,是按照評估得到的股權激勵公允價值計算確認的金額,為非現金性質,並不會產生實際的現金支付,且會設置嚴格的履行條件和標準,並非一定能夠實現兑付。
二、威馬掌門真的這麼“高薪”?
看到威馬汽車的創始人收入如此之高,很多人都會有些詫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首先,12億可以算作未來潛在收入卻不可以當作“年薪”。我們仔細研究威馬汽車的招股書就會發現,之所以會出現媒體所報道的威馬汽車的創始人的年薪12億其實是完全沒看懂招股書所產生的一種誤讀。
在招股書中,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的薪酬是201.1萬元,雖然也算不錯了,但是也就基本是各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創始人薪酬的平均水平,看之前幾年的薪酬分別為2020年的161.8萬,2019年的145.6萬,基本上都是相對較低的收入金額,所以我們可以説從招股書的數據來説,威馬汽車創始人的年均收入只能説還不錯,但是遠遠不是媒體所説的12億如此高的金額。
其次,所謂的12億高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其實就是和科技類企業的上市激勵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了,之所以會在招股書中披露這個數據,代表的是為了推動公司上市,一般情況科技類企業往往會選擇以一個較高的金額來推動高管為企業的上市而努力,這是科技類企業根據自己所設定的上市目標所規定的一種激勵手段。
相似的激勵手段其實並不罕見,2018年小米上市的時候,小米在當年二季度的行政支出高達104.57億元,同比暴增4469.6%,其原因就是董事會給雷軍獎勵了一筆高達99億人民幣的股權激勵,其目的是為了獎勵雷軍為上市所做的貢獻。同樣的案例還有2014年京東上市的時候,董事會獎勵了劉強東4%的公司股權,約合41億元人民幣。
但是,這種獎勵卻不是那麼容易拿的,需要在上市目標完成之後,並且還要完成一定的附加目標才能夠拿到的獎勵,這往往就意味着這筆錢看上去多但是卻需要多年分階段才能拿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是一個未來有可能會拿到的獎金而不是現在的收入,這和每年都可以拿到的年薪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意義。因此,媒體所謂的“年薪12億”其實只是一個完全的誤讀,這是一筆獎金而不是一筆穩定的收入,而且這是一次性為了激勵高管所進行的激勵計劃,而不是所謂的“年薪”。更何況這也是行業裏面非常常見的一種激勵手段,小米、京東都曾經使用過,因此在這裏千萬不要誤讀了。
第三,為啥會出現在威馬汽車的招股書裏面?不過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引出第三個問題,既然是一種激勵為什麼現在就出現在威馬的招股書中呢?其實,這就是港股上市的財務會計邏輯與大陸不同的地方了,根據香港資本市場的邏輯,這是一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收入,根據香港的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以及階段性的規則,會將其預先記錄到2021年的賬上,但是並沒有發生實際的支出,未來是否支出其實關鍵看其設計的目標是否達到。
而現在就將其記錄在財報之中,也是為了以後上市給市場更多的預期,這也是充分吸收了之前小米、京東上市先例的結果,放在上市之前就計入無疑能夠給資本市場有更好的預期幫助,對於威馬汽車未來的發展將會有更大的積極意義。
第四,為啥金額會有12億這麼多呢?其實,我們仔細看這其實是一筆股權激勵,只是為什麼股權激勵會有如此高的金額,其實這也是和威馬的估值大幅度上漲有關,招股書顯示,2021年10月—2022年3月,威馬完成D輪融資,募集5.96億美元,投後估值為70.4億美元,以2021年底的匯率來計算,投後估值約為人民幣451億元。既然威馬的估值上漲幅度較快,自然而然股權激勵看上去也就顯得相當多了,但是這實際上是和威馬汽車的估值上漲密不可分的。
至於未來威馬汽車真的上市並達成了自己的盈利目標之後,到底有沒有這麼多錢?這還要看之後威馬汽車的市場表現來決定了,到時候還是會根據威馬汽車的股價才能算出來這筆錢到底有多少。
因此,看到類似的新聞其實對於我們來説需要先彆着急,冷靜下來看看這所謂的“高薪”到底是怎麼回事?不要被某些媒體的標題黨報道所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