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年內券商募資縮水明顯!國金證券60億元定增在即,實控人表示將不參與認購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財經

國金證券60億元定增預案出爐,實控人承諾不參與認購。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家券商完成實施定增,但募資額縮水明顯。

8月11日,國金證券60億元定增預案出爐,重資本業務、風控、償債等成為募資用途的關鍵詞。此外,實控人承諾不參與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再融資新規利好下,在發展機遇面前,“內外”競爭危機也同在,券商機構紛紛融資“補血”拓寬業務實力。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家券商完成實施定增,但募資額縮水明顯。還有8家券商正在定增募資路上,共計涉及677億元資金。

國金證券擬定增募資60億元

根據國金證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此次發行股數不超過7億股(含7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60億元(含60億元)。根據去年落地的再融資新規,國金證券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的80%,發行對象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國金證券強調:“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實際控制人承諾不參與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關於募資具體用途方面,重資本業務、風控、償債等成為關鍵詞。國金證券擬不超過20億元投向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15億元投入證券投資業務,擬向全資子公司增資不超過5億元,擬在信息技術及風控合規投入方面投入不超過5億元。此外,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方面計劃投入不超過15億元。

就國金證券股價表現來看,前幾日伴隨着金融板塊“回升”也略有回暖,今日低開低走,跌幅超過6%報10.82元/股,最新PE(TTM)為17.56倍,最新市值為327億元。券商板塊年內震盪下跌,國金證券也走出同樣步伐,對比2020年12月初最高19.36元,股價已跌去8.54元/股。

今年券商募資明顯“縮水”

伴隨着系列改革舉措的出台,證券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充滿想象空間。與此同時,證券機構也面臨來自“內外”的壓力,一是外資券商進入中國本土市場,中資券商也正積極走向國際,“同台競技”是趨勢;二是行業內分層分化的白熱化競爭態勢加劇,資本規模無疑是證券機構拓展業務和抵抗風險的重要實力體現。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Choice數據獲悉,自去年再融資新規落地,再加上股市行情表現好,券商板塊大漲,券商定增動作頻頻,去年中信證券等10家券商落地定增,募資金額總共810.72億元。頭部券商佔多數,實際募資金額超過100億元的共計4家。

2021年以來,券商仍在積極通過定增募資“補血”,但實際募資金額“縮水嚴重”。西部證券、天風證券、浙商證券、湘財股份先後完成實施定增,預計募資總額共計350億元,而實際募資共計202.21億元,尤其是浙商證券募資規模由最初的100億縮減至28.05億元。

還有多家券商正在定增的路上,共計涉及677億元資金。截至當前,國金證券、長城證券定增預案獲得董事會批准;錦龍股份6月底定增預案獲得股東大會批准;國聯證券和東興證券的定增預案獲得證監會批准。

對於年內券商定增募資縮水明顯的原因,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此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跟市場資金面、投資偏好等大環境有關係。定增市場人氣相對不高,也出現定增破發現象,投資人對此興趣不大。

  • 跟券商股疲弱行情有關。儘管定增價格打八折,投資人最短鎖定期為6個月,但券商板塊經歷年初大漲後不斷下跌,短期趨勢或面臨調整,這意味着有虧損的可能性,券商找不到合適的投資者,募資金額只能縮水。

募資“砸向”重資本業務

募資投向方面,擬定增的國金證券坦言,證券行業傳統經紀業務佔比日趨下降,國內券商開始擺脱僅依靠牌照和通道類業務的輕資產模式,資本實力對於券商發展質量、發展潛力和空間的重要性極大提升。

而記者通過梳理券商定增募資用途瞭解到,發展重資本業務是資金投入重要方向之一。

國金證券進一步解釋道,在充分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公司適度增加資本中介業務的資金配置有助於相關業務規模的擴張,進一步優化公司收入結構,增強公司盈利能力。此外,近年來,證券公司投資與交易類業務已成為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自營收入近年來已超過經紀業務,成為證券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而與頭部證券公司相比,公司的自營投資規模佔比相對偏小,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某券商財富管理負責人李華(化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以淨資本為核心的行業監管體系下,資本規模是決定券商競爭地位、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的關鍵因素,也是重要的基礎。可以看到,券商紛紛通過再融資等方式進行融資補血,現實是券商機構的體量發展至今仍不及銀行體量。無論是發展投行、經紀、資管等牌照業務,還是投入自營、兩融等資金業務,在拓展業務發展方面,券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需要不斷擴大資本金。

李華還指出,但是在發展重資本業務時,也要注意風險加劇的風險。事實上,近年券商計提減值額也在大幅提升,這與券商股權質押和兩融風險相關。

記者:朱燈花

編輯:陳偲

責任編輯:畢丹丹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