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7日公佈數據顯示,8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8.9%,連續第15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進一步呈現穩中加固態勢;按美元計價,8月出口同比增長25.6%,進口同比增長33.1%,均超出此前市場預測水平。
專家稱,8月外貿數據表現搶眼,出口高景氣狀態延續,進口強勁增長藴含內需積極信號,預計後續出口將保持韌性,助力經濟持續恢復增長。
外貿交出亮眼成績
專家表示,8月出口數據遠超此前市場預期。
“在全球復甦大背景下,出口景氣程度持續時間超出市場預期。”中銀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啓兵這樣評價。
“在海外疫情再次反覆而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中國出口的供給端壓力減輕。疊加防疫物資需求回升,中國出口在8月表現亮眼。”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
李奇霖説,隨着全球範圍內疫苗接種的推進,此前市場認為年內中國出口將面臨供給端壓力,邏輯有二:一是發達國家供給修復,供需缺口收窄,將對中國出口產生一定影響;二是發展中國家供給修復,恢復原有市場份額,對中國供給份額的影響將更大。但現在全球爆發新一輪疫情,海外供給約束並未得到明顯緩解,中國供給端的壓力相應減輕。體現在出口數據上,與生產相關的產品出口依舊維持韌性;防疫物資出口環比再次回升,對出口拖累明顯減弱。
李奇霖認為,中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使得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增加,外商直接投資保持活躍,預計我國出口份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8月依舊強勁的外貿數據緩解了市場對短期經濟運行波動的擔憂。”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説。
出口增長有望保持韌性
在專家看來,年內出口增長韌性仍存,但也面臨一定的結構性壓力。
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預計,中國出口整體韌性仍存,但面臨結構性回落壓力。從產品看,房地產鏈條產品及部分中間品後續表現可能繼續優於勞動密集型消費品和部分資本品。從國別看,美國仍是中國出口主要的拉動力量,我國對越南、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出口增速則可能進一步放緩。
李奇霖認為,海外疫情拐點尚未出現,且發展中國家受到影響更為明顯,這意味着後續中國供給端份額的回落會是一個較長、較緩慢過程。不過,拉動這一輪出口景氣的主要因素是海外寬鬆的貨幣政策,隨着相關國家失業補貼正式退出,海外需求將開始回落。另外,後續服務類消費修復會成為主基調,對耐用品的需求可能回落。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認為,由於西方國家的主要節日都在下半年,通常下半年我國出口額要高於上半年,因此可對下半年出口表現繼續持樂觀態度。
進口強勁反映內需旺盛
8月進口增速明顯回升。專家認為,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功不可沒”,藴含內需積極信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則有所減輕。
明明認為,8月進口表現強勁,大宗商品單價增速放緩,但數量增速小幅提升,表明國內需求較為旺盛。單價方面,除原油外,大豆、鐵礦砂、銅礦砂單價增速均較上月有所放緩。數量方面,從對比2019年8月的兩年複合增速看,鐵礦砂和銅礦砂增速重回正增長,原油進口數量小幅增加。結合我國8月PMI數據看,國內疫情和汛情對製造業影響有限,製造業PMI仍高於榮枯線,對於上述原材料的需求仍在。此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金額也繼續增長。
朱啓兵表示,1月至8月進口額累計同比增速較高的產品,包括飛機、鐵礦砂及其精礦、糧食等,進口額累計同比下降的僅有肥料。
李奇霖預計,未來大宗商品價格對進口的支撐可能減弱,後者表現將更多取決於實際需求。後續流動性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支撐會走弱,而對海外需求後續恢復的進度不宜樂觀,需求端也很難支撐目前的高價格。隨着原材料主產國的疫苗接種加速,大宗商品供給約束會逐漸緩解,我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望減小。(趙白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