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證券:換電模式迎黎明,設備優先受益

智通財經APP獲悉,長江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換電模式相較充電模式具備更高補能效率,性價比與效率優勢疊加政策、市場驅動,換電模式引多元化廠商入局。運營商推出大規模換電站建設計劃,設備商有望先受益,預計2025/2030年換電站有望達到3.3/6.6萬座,市場空間有望達668/1195億元。換電模式仍有痛點,相較充電模式資產更重,需提高補能頻次以實現盈虧平衡,標準化、長循環為破局之策。

長江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政策、市場、技術三重驅動,換電模式引發高關注

政策支持:2020年4月,四部門發文,提出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2021年11月,中國汽車行業換電領域的首個基礎通用國家標準出台,補貼與標準雙重政策支持換電模式發展。市場缺口:充電樁增長速度不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速,車樁比持續保持5:1以上,充電需求供給不匹配,催生對換電模式的市場需求。技術優勢:換電模式相較充電模式具備更高補能效率;BaaS模式下能夠改善消費者對購置成本、殘值及電池技術進步的體驗;換電模式對於電池維護、電網設施等也有好處。三重驅動下,換電模式或將成為熱點。

產業鏈初步打通,設備廠商有望優先受益於擴產

多元化主體構建換電產業鏈。產業鏈上游包括動力電池企業、設備生產商與電動汽車廠商。中游為換電運營商:

1)動力電池企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依靠高市場份額,有望從電池角度推動標準化;

2)電動汽車廠商,以蔚來、北汽為代表,蔚來推出BaaS模式,降低購車門檻,性價比優勢凸顯;

3)能源國企,包括中石化、國家電網。其中中國石化依託3萬座加油站網點實現油電功能站的快速複製,國家電網採用集中充電配送模式,減小單換電站投資規模;

4)專業運營商,以奧動新能源、伯坦科技為代表,較早切入行業實現卡位,模式初步得到驗證。下游為各類ToB與ToC的新能源汽車使用者與動力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企業。寧德時代實現了換電產業鏈條自上至下打通,有利於在產業鏈中游及下游繼續延續上游高市佔率。換電運營商紛紛公佈大規模的換電站建設計劃,上游設備企業有望首先從中受益。經測算,換電站需求在2025/2030年有望分別達到3.3/6.6萬座,市場空間分別約為668/1195億元。

換電站由充電平台、換電平台、換電系統與控制系統構成

充電平台用於為動力電池補給電能,主要設備是充電倉。安全性、充電平台與換電機器人的耦合是重點。換電平台包括換電集裝箱和停車底座,用於停放與定位電動汽車,重點為電動汽車高精度停車定位。換電系統的作用是電池的裝卸更換,換電機器人是換電系統最重要的設備之一,難點是精確對準、快速解鎖。換電機器人重量較大,結構複雜,控制上存在一定困難。控制系統負責協調通信,涉及車輛識別、充電策略優化、電池數量確定以及充電倍率確定等問題。

換電模式仍具痛點,標準化、長循環為破局之策

從結構上來看,換電站佔地面積大、對土建依賴度高、模塊化程度低、可擴展性差;從運營上來看,新能源車型眾多,標準化程度低。換電相較於充電資產更重,需要依託更強的規模效應,提高補能頻次,以實現盈虧平衡。測算來看,充電樁在日充電頻次3.5次左右即達到盈虧平衡點,而換電站需要日換電25次左右才能盈利打平。提高補能頻次的路徑一是單一車企新能源車保有量增大,二是電池包設計的標準化,三是改進動力電池鎖止方式,因此標準化是破局之策。BaaS模式對電池循環壽命敏感,長循環電池技術是提供商業模式的基礎。預計未來幾年,換電站建設將提速,換電設備將優先受益,可關注換電設備行業相關企業。

風險提示:新能源車銷量不及預期;換電站建設不及預期。

本文來源於長江證券機械&電新行業報告,分析師:趙智勇等,智通財經編輯:楊萬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0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江證券:換電模式迎黎明,設備優先受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