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股三季報陸續出爐 科創板業績依舊亮眼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財經

截至昨天(10月31日),A股三季度業績報告陸續出齊。和一季報、半年報相比,三季度業績報告最能反映本財會年度的業績表現。從三季度業績報告來看,科創板成績依舊亮眼。

截至10月底,346家科創板公司已有63家公佈了2021年三季報或發佈了業績預告,其中49家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比77.78%。具體來看,業績增幅在200%以上的公司有10家,增幅100%以上則有24家;業績出現下滑的公司共有14家,另有4家公司業績出現虧損。按行業情況來看,半導體、電子設備、新能源產業鏈等高速增長。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341家,總市值約4.8萬億元。90%以上的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了創投資本的支持,投資規模超過2700億元,科創板初步形成了科創投融資的良好生態。

浙江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 張有榮:截止到今年8月末,24家科創企業上市之後的融資比上市之前增長了24%。

因“含科量”不足 40家企業IPO被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有40家擬在科創板上市企業因科技成色不足首次公開募股(IPO)被否或主動撤回。

2021年以來,有129家公司向科創板發起申請,但成功率似乎並不高,目前上市的僅3家,有40家企業自身主動中止或撤回,或審核不通過被證監會終止。“科創成色不足”或成重要原因。如某大數據營銷技術公司是科創板首家終止的企業,被上交所重點關注,其終止的主要原因就是“無國內專利,核心技術先進性”問題。和主板不同,科創板有5套上市標準,其中4套對盈利沒有要求,這體現了科創板的包容性。雖然包容但不放鬆,三年來,上市審核機構對科創板“含科量”的標準也越來越嚴格。今年4月,證監會針對房地產、金融、投資類包裝成科技企業上市的苗頭直接滅火,禁止其上市。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監管層再次明確表示:“硬科技”才是科創板的硬道理。

中國證監會主席 易會滿:科創板和創業板申報企業已主動撤回企業245家,這暴露出一些保薦機構片面追求數量和規模,質控跟不上。希望保薦機構與監管部門、交易所同向發力,持續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和政策執行效果。

保薦機構提升內控 追責制效果顯現

就像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提出的,中介機構質控跟不上,是科創板甚至A股市場的痛點和難點。10月15日,證監會一口氣公佈了12條投行罰單,共涉及7家券商19名保薦代表人和財務顧問。

這一方面體現了監管力度,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行業仍存在問題。保薦機構如何追責,是從源頭上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質量的核心要務。

某券商投行質控部總經理 許業榮:怎麼樣嚴格按照投行內控指引三道防線要求,把內部管控落實到位,實際上這個方面是一個巨大的思維轉變。以前可能保薦機構相對在做投行業務來講,比較短期化,功利主義,或者説有一單沒一單。

思維的轉變源於制度的強壓。2019年4月科創板跟投機制出台,明確規定保薦機構“必須”拿出真金白銀來參與自己承銷的項目。

某券商投行質控部總經理 許業榮:跟投機制的安排,就從一種市場化角度,讓保薦機構加大對企業實際業務模式可行性的理解,可持續性的理解,未來發展潛力的理解。

跟投制度讓投行在科創板的入口處更加謹慎,其專業性或者説職業操守決定着投行能不能“長途陪跑”。

某券商投行質控部總經理 許業榮:業務人員隱瞞不報是最大的不誠信,或者説是最大的風險,大部分的業務人員就發現好項目還敢籤簽字,差的項目就不敢亂簽字了。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 嚴弘:保薦人制度改革實際上是強調要篩選出來一些真實的公司,這就給保薦人賦予了一個持續性的任務,而不是説一薦了之,上市就結束了。

穩步推進註冊制 助力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

有了制度的創新和監管的加碼,如何挑選、培育科創板企業,源源不斷輸送優質真實的科創企業上市,來看上海的做法。

這家外資機構投資的醫療器械企業去年在科創板上市。海外資本獲利退出後,更加看好成長期的10多箇中國醫療和科技項目。

某外資管理公司負責人 臧加綸:科創板(設立)以來,會幫助我們更有信心,在下個20年一直去投(科創企業)。

科創板建立之後,為外資的投資退出獲利創造了更多機會,外資得以轉投更多科創類企業,促進良性循環。為了幫助類似企業對接科創板,上海專門制定了“浦江之光”行動。

上海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場處處長 曹豔文:我們是聚焦企業的全生命週期,從它的孵化成長到它的掛牌上市,到最後上市之後的利用資本市場進行重組,從它的不同發展階段,聚焦企業不同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相應服務。

不僅如此,富時羅素、MSCI指數、滬港通等都紛紛納入科創板公司和股票,科創板越來越受到全球投資人的歡迎。今年7月中央提出“試點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使用人民幣參與科創板股票發行交易”,浦東新區的金融大禮包接連落地。上海正利用國際金融中心的契機,助力經濟和金融雙循環。同時,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也吸引着更多外資參與到上海的建設中。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 嚴弘:實際上是更有利於吸引國際投資者能夠加入中國市場,同時加入我們科創企業的發展,也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在上海建成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