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越來越有國際範。據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25日報道,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佈數據顯示,今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為1.76%。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員國持有儲備資產的幣種構成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1.95%,較2016年提升了0.88個百分點。
基於此,全球多家央行也正持續增持人民幣資產。中國經濟網報道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升高,意味着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興趣越來越高。
同時,隨着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外資正持續流入我國債券市場。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該機構為境外機構託管債券面額達23441.24億元,同比大增38%。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時間“數字人民幣”的大熱也助推了人民幣資產的發展。要知道,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或金融結算時優先使用數字貨幣,將可以繞開以美元為主導的交易機制,從而有效降低對美元的需求。因此,數字人民幣也有可能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結束美元霸權的利器。
總的來説,隨着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復甦快速,海外資金有望進一步流入我國資本市場,人民幣資產也正逐步成為全球資產的“避風港”。
文 | 林妙瓊 題 | 黃紫鎵 圖| 饒建寧 審 | 李澤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