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好看商業,作者|週一圍,編輯|安心

2022年春天,國內疫情反覆,潤達醫療選擇加碼新冠檢測業務,其密集釋放的利好消息也帶動股價持續大漲。但突如其來的“假陽”事件又將其推上風口浪尖,致股價暴跌。即便沒有“假陽”事件,它面臨的風險也在加劇。

從連續三個漲停板到連續兩日盤中跌停,潤達醫療(603108)的股價在連續5個交易日內絲滑地完成了一次蹦極。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股價在幾天內暴漲暴跌,皆因一個關鍵詞:核酸檢測。

潤達醫療是一家醫學實驗室綜合服務商,成立於1998年,於2015年05月在上交所上市。

公司最大的股東為杭州市拱墅區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其持股比例為20.02%。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潤達醫療現有兩大塊業務:商業板塊(IVD 代理經銷業務、集約化業務/區域檢驗中心業務、第三方實驗室業務)和工業板塊(IVD 產品研發生產業務、醫療信息化業務)。

這幾年,因為新冠疫情,核酸檢測業務量大增,帶動其第三方實驗室業務板塊快速增長。

如今,核酸檢測業務也成引發其股價大跌的主因。

5月8日-10日,據《第一財經》等媒體報道和居民在社交平台的反映,上海黃浦五里橋街道的兩個小共有18位居民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複核後均為陰性。

他們的“假陽性”報告均出自同一家機構:中科潤達(即上海中科潤達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

中科潤達為潤達醫療持股48.43%的上海中科潤達精準醫學檢驗有限公司的全資公司。

5月10日,在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領導針對“異常核酸結果”明確表態:將對相關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查,若有違規,依法處理。

至此,中科潤達及其背後的潤達醫療被推上風口浪尖。

此前,在新冠核酸檢測領域,潤達醫療的營收規模相對較小。2021年,其第三方實驗室業務(核酸檢測為主)營收規模不足華大基因同類業務的零頭。

但在2022年新冠疫情反覆的這個春天,潤達醫療選擇加碼核酸檢測,其集中釋放的利好消息帶動股價大漲。

硬幣的另一面是,它面臨的風險也在加劇。

密集利好後遭遇重大利空

對於“假陽”事件,潤達醫療在5月11日的公告中稱,“公司高度重視”,“已要求中科實驗室就相關情況啓動內部自查並配合有關部門調查。”

對於潤達醫療及其中科潤達來説,當其核酸檢測的準確性遭到質疑,就猶如一輛高歌猛進的列車突然遭遇軌道斷裂,車體必然會受到巨大的衝擊和震盪。

潤達醫療旗下擁有中科潤達和黑龍江衞龍兩個第三方實驗室。

“假陽”事件前,潤達醫療向市場集中釋放了諸多利好消息,令其第三方實驗室業務看起來充滿希望。

據《證券時報》報道,4月28日,潤達醫療舉行2021年業績交流會,公司人士在會上透露,作為上海疫情重點防控單位,潤達醫療在上海的新冠檢測規模位居前三。

潤達醫療還在業績交流會上透露,目前公司在上海虹口區和浦東新區設有兩個第三方實驗室固定檢測點,檢測能力超30萬管/天);同時,他們還在黃浦區世博園等地區佈置了移動方艙實驗室,檢測能力超3萬管/日。

另外,為方便市民核酸檢測,上海計劃將以“固定採樣點+便民採樣點+流動採樣點”結合的方式,在全市推進常態化便民核酸採樣網絡建設。

《上海證券報》報道稱,目前,中科潤達在虹口區、黃浦區、浦東新區、寶山區已經落地首批近300個“核酸檢測便民採樣點”。

按照上海28元/單管的收費標準,以及潤達醫療目前超30萬管/天的檢測量計,其新冠檢測業務每天的收入可達840萬元。該業務僅4月份收入就能超過2.5億元。

比這更挑動神經的是,潤達醫療將繼續增大產能,加碼核酸檢測業務。

這其中包括,中科潤達將持續增建常態化的便民核酸檢測採樣點,實現“步行15分鐘核酸服務圈”。

5月5日,潤達醫療投建的上海黃浦首個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啓用。

據公開信息,該氣膜實驗室初期設計產能每天10萬管,後期還預留約5萬管的儲備產能。若按照1:10進行核酸採樣,該氣膜實驗室擁有每天篩查超百萬人份標本的能力。

潤達醫療的核酸檢測業務不僅在華東地區猛漲,東北地區今年春天反覆的疫情也讓其成為核酸檢測的主力機構。

黑龍江龍衞精準醫學檢驗中心(下稱“黑龍江龍衞”)面積6000平米,是黑龍江省內目前檢測平台最完整,檢驗面積最大的醫學檢驗機構之一。

黑龍江龍衞成立於2016年,潤達醫療在其中持股70%。

去年9月,潤達醫療曾在投資者互動平台透露,當時黑龍江龍衞的日常核酸檢測能力可達2萬測試/日。

因東北地區疫情蔓延,今年3月31日,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牽頭,潤達醫療配合打造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

《澎湃新聞》的文章提到,該實驗室總面積2490平方米,是目前東北三省面積最大、檢測能力最強的核酸檢測實驗室。

現階段,以二十混一檢測方式計,其檢測能力可達10萬管/日(即200萬人次/日)。

除了佈局新冠檢測實驗室和採樣點,潤達醫療還在積極推進國內新冠抗原試劑產品的申報註冊。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3月底,其抗原試劑產品已進入到臨牀階段。

在4月底的業績交流會上,潤達醫療相關人士表示,疫情常態化後,傳統院內檢測服務業務將進入正常軌道,疊加新冠常態化檢測業務,公司將盡最大努力完成年初既定的業績目標。

反覆蔓延的疫情,態度堅決的動態清零政策,公司集中釋放利好,再加上權威媒體的紛紛報道,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説,這些無疑都代表了確定性,都是股價上漲的動力。

如果沒有這次的“假陽”事件,也許一切都會沿着既定的軌道繼續瘋狂。

大幹快上的核酸檢測業務

按照收入佔比,集約化業務/區域檢驗中心業務和工業板塊業務是潤達醫療的主要業務。

據其2021年的合併利潤表,潤達醫療共實現總營收88.6億元。

其中,集約化業務/區域檢驗中心業務收入 25.15 億元,工業板塊收入5.02億元。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相比之下,第三方實驗室業務起步晚,目前收入規模也最小。2021年,這塊業務營收只有3.53億元。

但是,受益於核酸檢測帶來的增量,第三方實驗室業務幾乎是潤達醫療這幾年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2021年,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25.6%。同期,集約化業務/區域檢驗中心業務和工業板塊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只有25.33%和21.19%。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集約化業務/區域檢驗中心業務的主要客户是醫院,它主要是承接醫院常規檢測業務的外包訂單。

近兩年,新冠疫情反覆,潤達醫療的集約化業務/區域檢驗中心業務持續受到顯著影響。尤其是2020上半年,這部分營收同比下滑 10.97%。

雖然潤達醫療的普檢業務受到疫情影響,但其第三方實驗室業務卻成為防疫的受益者,並迅速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

潤達醫療最早於2016年開始佈局第三方實驗室業務,先後以合資的方式,組建了黑龍江衞龍和中科潤達。

2019年,公司下屬的兩家第三方實驗室(中科潤達和黑龍江衞龍)營收為4467萬元。2020年疫情爆發後,當年營收暴漲251.43%至1.57億元;2020年營收3.53 億元,增速125.6%。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事後來看,這樣的增長速度並沒有讓潤達醫療的管理層滿意。

據《證券時報》4月底的報道,潤達醫療相關人士表示,“倘若過去兩年多時間裏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檢測,可能利潤會好得多,這也是管理層最近所檢討的。”

2022年春天,新冠疫情再次反覆,尤其是東北和華東地區,嚴重程度和防疫力度都是空前的。

潤達醫療吸取了過去兩年的教訓,今年在新冠檢測業務上態度積極,頗有大幹快上之勢。

據澎湃新聞報道,為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持久戰,最大限度地保證哈爾濱市核酸檢測的高效進行,潤達醫療配打造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歷經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在3月31日投入使用。

5月5日,各方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連夜奮戰,克服各種困難和不確定因素,潤達醫療投建的上海黃浦首個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啓用。該實驗室當天啓用後,下午就開始接單,當日便完成2萬管樣本檢測工作。

隨着新建實驗室、增設常態檢測點等措施的快速推進,潤達醫療的核酸檢測能力迅速從3月份的數萬管/天提升到30萬-40萬管/天,也就是1個月內提升了大約十倍,速度驚人。

蘿蔔快了不洗泥。速度之下,檢測質量就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打折扣。此次曝出“假陽”的就包括潤達醫療在黃浦的氣膜實驗室。

為什麼會出現“假陽”?業內有多種猜測,包括中科潤達產能擴充過快、採用了靈敏度更高但假陽概率也更高的快檢試劑等。

不過,這些目前都還是猜測,背後的真實原因最終還須由監管部門出具權威報告。

但至少,18例“假陽”的出現,已經對中科潤達及潤達醫療醫療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下一步是否會造成財務上的影響尚未可知。

其它風險

即便沒有曝出“假陽”事件,潤達醫療今年加碼核酸檢測業務的同時,一些風險也在加劇。

首先,核酸檢測業務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賬期長,這對於潤達醫療來説是不小的挑戰。

潤達醫療2021年合併利潤表顯示,其當期共實現淨利潤5.98億元。

據其合併現金流量表,截至2021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7.05億元。到今年一季度末,潤達醫療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4.7億元。

雖然疫情反覆導致核酸檢測需求短期內仍然規模巨大,但新冠檢測價格已經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2020年,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剛推出時,最初定價為200元/人份,之後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資質和產能不斷提升,國家醫保局多次下調公立醫療機構核酸檢測的政府指導價。單人單檢的價格一路從200元逐漸降至180元、80元、60元。

今年4月初,國家醫保局再次調價,規定各省份要將單人單檢的價格降至不高於每人份28元;多人混檢統一降至每人份不高於8元。

4月,封閉中的上海兩次下調公立醫療機構的核酸檢測價格:4月13日起,從40元下調至28元;4月30日宣佈自5月1日起,從28元降至25元。

5月1日—6月30日期間,上海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實行免費核酸檢測。

近期,河北、河南、北京等地也紛紛下調核酸檢測價格,單人單採最高限價從28元降至19.7元, 混合檢測的價格已經低至3.4元。

這意味着,核酸檢測不再是“躺賺的生意”。

如今國內疫情反覆,尤其是在大城市,核酸檢測常態化的信號逐漸明確,這給一些參與者帶來新一輪擴張機會。

但從頭部公司的財報看,核酸檢測業務的增速在急劇放緩,紅利在消退。

以華大基因為例,2021年,華大基因“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業務收入33.82億元,同比大降39.2%。去年,這塊業務的營收增速是873.7%,達到55.62億元。

“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的代表產品是提供大規模核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的火眼實驗室。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際,華大基因順勢推出火眼實驗室,一年內在將近3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80多座火眼實驗室,最大日檢測通量超過100萬人份。2021年,火眼實驗室新增不足20個。

華大基因的新冠檢測試劑盒業務也在收縮:2020年其試劑盒大賣,帶動“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牀應用服務”收入暴漲724.22%至6.7億元。2021年,該板塊的收入增速放緩至73.01%。

2022年第一季度,華大基因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持續“雙降”:營收同比降8.52%,淨利潤同比大降37.06%。

究其原因,除了中國大陸疫情反覆且堅持動態清零,核酸檢測需求還有增長外,海外多國已實行羣體免疫,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同時市場競爭加劇,導致核酸檢測價格下降。

受核酸檢測業務不再高增長等因素影響,華大基因的股價也在2020年後一路下滑。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金域醫學和迪安診斷的營收增速也在放緩:前者從2020年的56.45%降至2021年的44.88%;後者則從2020年的26%降至2021年的22.85%。

橫向比較的話,潤達醫療在今年加碼核酸檢測業務,多少有些後知後覺,錯過了上一輪擴張時機;其豪賭的勝率就可能被打折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26 字。

轉載請註明: 多例核酸“假陽”背後:一家上市公司的豪賭與冒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