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股研究社
作為國內可穿戴設備龍頭的華米科技是小米生態鏈中的一員,來自小米的收入也一直佔據了營收的大半壁江山。2021年5月13日華米科技發佈的財報數據顯示,本季度本季度營收達11億元,同比增長5.4%,第一季度總出貨量為630部。
業務集中度過高的華米也意識到轉型必要性,本季度加大了自有品牌投入力度,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發展迅速,營收同比增長達84.4%,然而,自有品牌大力投入直接導致近年來的首個季度淨虧損4042.7萬元。
受財報虧損與美股大盤影響,華米科技截至當日收盤大跌13.25%。華米的去小米化之路,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是,積極求變、居安思危畢竟是正確的戰略之舉。
發端於小米的華米,能否成功孵化自有品牌,安然渡過轉型的陣痛,實現扭虧為盈,讓我們從這份財報中探知一。
代工產品出貨量鋭減,自有品牌擴張拖累業績同比虧損受季節因素與小米手環6即將上市影響,本季度為小米制造的產品出貨量同比減少39.9%,直接拖累一直以小米代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華米科技營收增長乏力。本季度,華米科技營收達11.47億元,同比增長5.4%。
本季度,積極推動自有品牌擴張的華米科技加大了研發與營銷推廣上的投入,費用的快速增長也致使本季度淨利潤由盈轉虧達4042.7萬元,淨利潤同比減少310.91%,本季度研發費用達1.52億元同比增長28.73%,營銷費用達9100萬元同比增長65.54%。
營銷推廣力度的加大直接拉動自有品牌產品的出貨量同比猛增111.1%,相比於小米代工業務的業務萎縮,本季度營收的增長主要貢獻動力來自於自有業務的高速增長,這表明華米正逐步“去小米化”。
作為小米生態鏈的一員,為小米代工一直是華米主要的營收來源,據2020後最新年報數據所示,華米科技有68.99%的營收來自於為小米代工可穿戴設備,自有品牌營收佔比僅為31.01%,然而過於依賴小米帶來的業務潛在的不穩定性一直被外界所擔憂,意識到核心競爭力缺失的華米科技一直想擺脱對小米的依賴,自有品牌戰略被寄於厚望,不斷加碼投入自有品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雖然,華米一直推進去小米化,但就目前而言,華米還是離不開小米,去年10月,華米與小米續簽了三年的合作協議,就發展小米可穿戴設備供應上,華米將作為最優先的合作伙伴,雙方還將在可穿戴設備的AI芯片、算法研發上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從財報業績來看,小米仍然是華米創造營收的重要客户,可見華米的去小米化之路,怕是任重道遠。被寄予厚望的自有品牌戰略能否取代小米代工業務,重啓新一輪的增長之輪呢?
自有品牌增長強勁,華米能否藉此重啓增長的動力?目前來看,華米科技的自有品牌戰略進展還是相對比較順利。雖然,為小米代工的主營業務明顯萎縮,但是自有品牌收入增長迅猛,研發與營銷費用快速增長推動自有品牌業務快速增長。
財報顯示,華米自主品牌Amazfit和Zepp在一季度表現亮眼,收入達7.3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達84%,旗下Amazfit都市時尚系列以及米動手錶青春版、Amazfit Pop系列、Amazfit T-Rex受到市場熱烈的歡迎。
當下,整個可穿戴設備行業增長潛力巨大。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44億部,同比增長28.4%,而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指出,2020年出貨量創出歷史記錄為5.27億部,同比37%。
Strategy Analytics執行總監認為:如果目前的增長趨勢持續,全球可穿戴設備的銷量將在2030年之前超過20億部,這將超過智能手機的銷量。未來可穿戴設備的增長空間巨大。而根據Gartner數據預測,到2021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容量將達815億美元,比2020年的690億美元增長18.1%。
行業成長空間巨大,但行業頭部市場由巨頭把持,從2017至2020年,蘋果、小米、華為佔據的可穿戴設備的Top3,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廠商,華為市場份額佔比28.6%,小米佔比22%,蘋果佔比17.8%,華米的自主品牌 Amazfit的市場份額只有5%。
可穿戴設備行業賽道也迎來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OPPO、VIVO等智能手機廠商也切入智能可穿戴設備這條賽道,憑藉OPPO、VIVO積累的技術積累、產品創新能力與品牌渠道優勢,華米在智能手錶領域將迎來OPPO、VIVO這樣強大的對手。
機遇與挑戰同在,華米科技毅然選擇了自有品牌轉型的長期轉型之路,毫無疑問,這是條正確但艱難的道路。一方面,代工業務毛利率較低,產品定價受下游客户控制,產業鏈議價權不強,公司盈利難有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消費電子類產品屬於消費品,品牌與技術是關鍵所在,只有獨立品牌運營才能收穫消費者心智認可與高毛利率,而只有領先的技術才能保持產品有足夠的競爭力在巨頭林立的可穿戴設備行業屹立不倒。
因此,華米科技對研發與銷售的大力度投入就不難理解。
結語不可否認,華米科技還是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賽道,未來業績增長借力行業擴容也算是明智打法。不過,在美股研究社看來在品牌、渠道、份額均不佔優的當下,華米加大產品研發投入與銷售推廣力度需要儘快補齊短板。只不過,短期盈利承壓將是業務投入期的必然,在自有品牌戰略不斷推進的未來,華米科技的品牌長期主義之路也將收穫新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