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碳市場開市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東旭藍天盤中觸及漲停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財經

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啓動上線交易。面對萬億市場,嗅覺敏鋭的資本聞風而動。今日早盤碳中和板塊開盤拉昇,華銀電力、三峽能源紛紛上漲,漢威科技最高出現近15%的漲幅。新能源環保綜合服務商東旭藍天盤中直線拉昇,觸及漲停。截至收盤,報2.90元/股,漲幅5.45%,成交額2.95億元,換手率9.44%,主力資金淨流入0.31億元。

碳交易市場,是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達到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目的。通俗來講,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做商品進行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餘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首日迎來開門紅。截至收盤,碳配額最新價51.23元/噸,漲幅6.73%,均價51.23元/噸,交易總量410.40萬噸,交易總額2.1億元。

隨着今天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啓動,中國已成為全球覆蓋温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生態環境部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業內人士指出,全國碳市場對“碳達峯、碳中和”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要。碳交易作為促進實現“雙碳”目標的工具之一,更多起到的是企業在實施碳減排這項工作中的價格發現和成本鎖定的作用。

早在2020年9月,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今年“兩會”,“碳達峯、碳中和”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再次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開啓“碳中和”征程元年。

“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在國家層面多次被提及,能源領域是實現“雙碳”的關鍵抓手,中國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意味着光伏等新能源產業迎來歷史性發展契機。光伏企業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在發展中佔得有利先機。

東旭藍天多年來緊跟國家戰略,聚焦新能源及環保綠色產業,持續推進“智慧能源+環保治理”經營模式。公司依託強大的業務體系後盾,通過近年來新能源項目開發的業務積累,在全國百餘縣市建立電站項目公司,同當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建成併網電站規模近1GW,批覆電價維持20年不變,每年可為公司貢獻發電收入約8億元。

此外,東旭藍天探索央企合作新模式,迅速擴大主業收入規模,實現持續增收的戰略目標。2020年9月,公司與央企國電投旗下吉電股份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擬達成2GW-3GW新能源項目的合作目標,同年11月落地首個合作項目,聯合開發建設汪清縣70MW平價光伏發電項目。2021年6月18日,東旭藍天與京能清潔能源北京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共同發展風能發電、光伏發電、電站運維、儲能及綜合能源項目等事宜加強合作。

一般來説,下半年是光伏行業搶裝高峯的銷售旺季。海通證券認為,從景氣賽道角度去梳理可以關注光伏板塊的投資機會。而在當前市場風格轉換以及題材輪動加速下,“高低切換”現象較為明顯,資金追高意願並不強烈,低估值板塊受到青睞,安全邊際較高。業內人士指出,在光伏板塊高景氣度與市場情緒加持下,東旭藍天低位補漲空間較大。目前,該股處於底部區域且估值偏低。截至2021年7月16日,市淨率(PB)僅0.36倍,有望迎來新一輪估值修復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