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美國建廠接近失敗,到底是誰在砸盤?

作者:邱林

兩年前,富士康計劃斥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百億液晶面板廠”、誓言創造1.3萬就業崗位,被美國領導人稱讚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承載着“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厚望。然而,這個號稱美國史上最大的外來企業投資項目,自2018年6月奠基以來就充滿變數。

富士康美國建廠接近失敗,到底是誰在砸盤?

據美國媒體10月12日報道,今年,威斯康星州政府機構經濟發展辦事處再度拒絕富士康税收補貼申請,理由是富士康沒有執行建設10.5代液晶面板工廠的原始合同內容,並且該公司2019年招聘人數再次沒有達到申請補貼的最低標準。

富士康曾承諾為美國帶來1.3萬個就業崗位,但隨着建廠計劃的一拖再拖,各種質疑聲越來越多。2019年6月5日,美國勞工部稱富士康在印第安納州削減155個工作崗位,部分生產轉移至墨西哥。該裁員計劃系富士康旗下兩家子公司——Q-Edge和“鴻海物流加州公司”提出。

就在該工廠最初生產先進液晶面板的“大計”遙遙無期之際,富士康似乎又給美國人“畫了張餅”。富士康表示,美國過去不重視當地的勞工,現在美國領導人非常重視,所以他要所有的工業搬回去,“我們在幫他做的,就是供應鏈的重塑”。

從2010年以來,美國政府就提出“製造業迴流”,現政府2017年上台之後,更是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然而,雖然“製造業迴流”政策促使部分製造企業迴歸美國,但美國製造業佔美國經濟比重仍呈下滑趨勢,因此這項政策成效有限,“製造業迴流”跡象不明顯,效果未達預期。

從商業角度來看,富士康選擇在美國中西部建廠並不十分合理,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失大量熟練的產業工人與原材料零件生產配套設施,也沒有完善的上游供應鏈產業集羣。聘請大量熟練的產業工人需要花費時間,而且令成本大幅上升。作為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當地員工平均年薪大約在5至6萬美元(約合35至40萬人民幣),這個薪資在中國是無法想象的,這麼昂貴的勞動力讓富士康難以接受。

福耀玻璃公司的老總曹德旺是比較早一個到美國建工廠的,他根據自己的體會,分析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人力成本、電力成本、土地成本、運輸成本、加上各種的税負成本,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優勢跟美國比具有更大的優勢。

全球化在依照經濟規律在世界範圍內開展經濟要素的配置,美國作為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失去一些中低端的製造業是抗拒不了的趨勢。中國沿海地區也受到人工成本和環境壓力的制約,無法對製造業進行“通吃”,部分工廠或者向中國轉移,或者就要被越南等更下游的製造業國家接受。

利益是全球化的最大驅動力,富士康再想表現“愛美國”,也不可能把它真的放在“愛利潤”之上。美國的人工成本居全球前列,組織上游材料和配件又遠不如在中國這樣的市場上容易。由於當地政府不肯為拿出鉅額資金來埋單,富士康真會去那裏開“世界第八大奇蹟”級別的液晶顯示器工廠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今,富士康作為當初“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重要一部分,現在幾乎已經成為了空談。而且,富士康現已陷入兩難的境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如果留下來美國用工成本太高,如果走的話中國市場也不一定能夠接納。

富士康美國建廠接近失敗,到底是誰在砸盤?

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切到底是誰在砸盤?美國媒體表示是富士康把美國坑了,也就是説是富士康把盤砸了。但也有不同觀點指出,富士康是被美國坑了。富士康到美國的投資項目,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招商項目,而是美國政權鬥爭的籌碼。雖然彼此的説法不同,但富士康美國建廠已接近失敗,卻是不爭的事實。

富士康美國建廠接近失敗,到底是誰在砸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4 字。

轉載請註明: 富士康美國建廠接近失敗,到底是誰在砸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