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市場觀察丨底部顯現 市場再迎“回購潮”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股份回購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之一,越來越成為上市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穩定股價的重要舉措。進入10月以來,A股多家公司發佈公告,披露了自身關於股票回購或股票回購註銷的進展。

數據顯示,年內兩市已有超51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金額超1000億元,其中,20家公司實際回購超過10億元。

一週市場觀察丨底部顯現 市場再迎“回購潮”

政策利好

回購公司數量、資金規模同步增長

本次“回購潮”並非意外,政策的推動力不可忽視。雖然此前也有上市公司持續發佈回購公告,但是真正形成大規模回購潮,則是在10月14日證監會發布文件後。

10月14日,證監會就修訂《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公開徵求意見,對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條件等部分條款做了優化和完善。

例如,放寬新上市公司回購實施條件、優化禁止回購窗口期的規定,並對董監高持股有關禁止交易“窗口期”的規定進行了優化調整,為董監高增持提供便利。

上述文件發佈後,上市公司回購紛至沓來。據統計,公告發布僅僅兩天,滬深兩市就有百家公司發佈回購、增持類公告,隨後更是引起諸多上市公司跟隨。截至目前,數據顯示,年內兩市已有超51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金額超1000億元。其中,榮盛石化、美的集團、恆力石化、順豐控股、比亞迪等20家公司實際回購超過10億元。

從年內整體情況來看,宣佈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回購資金規模雙雙增長。從具體公司來看,回購金額排在前三位的公司中,榮盛石化以2.43億股,35.38億元的年內回購金額居首,美的集團、恆力石化分別為24.58億元和20億元。

實際上,不單單是滬深兩市,今年以來,港股回購熱潮也完全不輸於A股。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港股已有202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2021年同期為157家,同比增長約29%;回購總金額達750億港元,2021年同期為288億港元,同比大增160%。從數據來看,騰訊控股無疑是回購大户,年初至今回購金額達245億港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26億港元。騰訊控股不但成為今年以來港股回購金額之最,也達到其歷史上的回購金額之最。

基金自購創近年新高

在上市公司積極回購的同時,作為資本市場另一支主要力量的基金公司也沒有閒着,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券商資管機構宣佈完成自購或擬自購旗下產品。

根據統計,上週周內(10月17-10月21日),至少有25家基金公司或券商資管機構公告完成自購或擬自購旗下產品,金額合計近20億元。加上之前完成的自購,2022年截至目前基金自購金額累計或已超過60億元,創近年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從歷史上看,基金公司自購後不久,市場往往便會開啓一輪不錯的行情,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有分析指出,一方面,自購行為多是因為市場在低點,基金公司對於權益市場走勢把握性較高,但更深層次是基金公司對於宏觀數據、政策、估值以及市場情緒的把控。另一方面,類似於索羅斯所説的反身性理論,基金公司通過自購給公眾帶來信心的同時,有可能撬動更大的資金流,從而又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不斷形成正反饋。

公司價值被低估

市場低位特徵顯著

記者注意到,今年市場兩度跌破3000點,第一次出現在今年上半年三月,當時也出現了上市公司回購潮以及基金公司自購潮,隨後到4月27日,大盤否極泰來,見到今年上半年的階段性底部之後開始快速回升。此次市場跌破3000點後市場再次出現“自購潮”,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投資的風口已到。

對於近期“回購潮”,前海開源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的回購和增持數量也大幅增加,增持公司的數量創出新高,這表明多數上市公司對於公司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而增持和回購也體現出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被低估。

“從中長期來看,很多優質龍頭股已經跌出了價值。而3000點是重要的整數關口,3000點不破不立。”楊德龍説,上週A股一度跌破3000點,隨着資金入場,大盤又重回3000點之上,這些都是一些優質龍頭股逐步具備投資吸引力的重要體現。

“上市公司回購潮背後,一方面是認為公司當前價值被嚴重低估;另一方面是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有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説:“當前市場底部特徵非常明顯,上市公司三季報悲觀預期也在股價中得到了較為充分地體現,因此對於公司而言是非常好的回購時機,也釋放出股東對銀行發展前景認可,認為目前股價被低估,並對股價走勢持樂觀預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8 字。

轉載請註明: 一週市場觀察丨底部顯現 市場再迎“回購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