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頂端新聞報道,近期鄭州、杭州等地的公共充電站均出現大幅漲價,一些地段和時段的充電費用甚至翻一番。這讓不少新能源車主叫苦不迭。如何加強監管商用充電價格,保障新能源車主的權益,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
大力發展和推廣新能源車,對於推動中國交通低碳綠色發展有重要意義,也是落實“雙碳”政策的關鍵舉措。近年來,通過實施新能源車購車補貼等政策,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連年增長。而隨着更多充電樁加快建設和投入運營,過去“充電難”已大幅緩解,如今卻面臨“充電貴”的問題。
商業充電企業的充電服務定價是市場行為,可以單方面自主漲價。加之市場競爭還處於發育過程,又值夏季用電高峯,不排除充電企業“集體漲價”的合謀嫌疑。近期多個充電品牌大幅漲價,無疑抬高了新能源車主的用電成本,同時也不利於鼓勵新能源車消費。
對於家中沒有充電樁的車主來説,不得不接受公共充電站單方面決定的充電費用。對於新能源出租車、網約車等從業者來説,他們面臨的經營壓力更大。而最終高漲的成本,可能轉嫁到乘客身上。
如何警惕充電樁成為“電老虎”,就成為政府監管的重要問題。新能源車充電就像燃油機動車加油一樣,是一項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事務,不妨參照公用事業納入政府監管範圍。對充電費用的監管,也可採取類似於油價的調控機制,不能任由充電企業説了算。
商用充電樁的成本,主要是由電價、場地租金和服務費構成。電價是充電費用的絕對大頭,也直接決定了充電價格的漲跌。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於第三監管週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大型充電站的用電劃歸工業用電。毫無疑問,這會導致充電價格水漲船高,也被認為是此輪漲價的主要誘因。考慮到公共充電樁主要服務居民和公共交通,將其劃歸居民用電可能是更為合理的選擇。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專門提出,要完善支持政策,包括落實峯谷分時電價政策、免收需量(容量)電費、減免場地租金等。將這些政策落到實處,一方面,有助於降低公共充電樁經營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減輕電動車主的負擔。
事實上,公共充電樁的充電服務定價,也應納入政府價格監管機制,推動公共充電價格的確定和調整參照執行相關公用事業類服務的定價政策和程序。儘可能兼顧充電企業、充電車主和政府部門的多方利益訴求,使公共充電服務價格更加貼近民意。這不僅使定價機制更加透明,也能讓新能源車主明白消費。
目前,中國有各類充電樁運營企業3000餘家,考慮到公共充電服務在特定區域的壟斷性,也需要加強對充電價格的監測,尤其要防範充電樁運營企業操控價格。為此,應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機制,讓新能源車主可以安心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