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出售問題一直以來未見下文,這其中政治因素過於濃重是一大不可忽視原因。起初,該公司和中國企業就曾達成過收購協議,但在美國干涉下也只能被無限期拖延,眼看通過收購股份以實現技術交流希望破滅,該公司的中國股東,大昌行集團已經忍無可忍,決定上訴到國際仲裁庭,要求烏克蘭政府賠償35億美元。
烏克蘭耍賴,中企要求賠償
據悉,中國企業佔據了馬達西奇一半股份,但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卻仍然持有25%股份在手。由於該公司長期面臨業績虧損現象,破產在即,於是中國企業便萌生了收購想法,想25%的股份收入囊中。今年八月份,大昌行母公司信威科技宣佈旗下包括大昌行和北京天驕兩公司向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提交了收購馬達西奇公司股份申請。
這個提議合情合理,畢竟中企是馬達西奇主要投資者,但隨後烏克蘭方面卻果斷拒絕了中方這一申請,合作難以進行。既然無法收購,按照此前雙方所簽署的相互保護投資協定,烏克蘭政府應該要賠償中企相應損失。
美方背後指使
烏克蘭出爾反爾當起"老賴",中國人將烏克蘭告上國際。據《環球時報》近期報道,因烏克蘭當局方面違反相關協定,中國投資者已經將其狀告至國際仲裁庭,要求烏方必須賠償中企35億美元!事實上,這宗收購案看似是一場生意沒談攏,實際卻是一場帶着政治色彩的地緣博弈。
按照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説法,該國拒絕中方收購馬達西奇是出於保護本國經濟,以及企業戰略利益。對於烏總統觀點,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在背後做指示,因為在"烏克蘭危機"過後,該國一直表現得非常親美,因此才會在收購議題上出現反覆橫跳,不給中國投資者商量的餘地。
中方開出天價"罰單",原來是烏總統指示賴賬所致。這次中烏合作充滿遺憾,本該是雙贏局面,卻在美國不懷好意的干涉下,導致烏克蘭單方面出爾反爾,將重要合同撕毀,美國的目的無非是不想中國企業得到相關技術,鞏固自身飛機制造行業的壟斷地位。
"自毀長城"
馬達西奇公司是烏克蘭飛機發動機的製造企業,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沙俄時期,當時只是一家普通農具廠,隨後在1915年被俄羅斯一公司收購後開始從事飛機活塞發動機的製造。某種意義上來説,馬達西奇是一家"百年老店"。
另一方面,中烏之間軍事合作歷史也長達近30年。雙方都通過合作極大提升了各自的軍工能力和軍事技術,而現如今這種互惠互利局面被烏克蘭單方面打破,無疑是在"自毀前程",將本國民族工業造成不小打擊。以犧牲本國利益來討好美國,這種代價必然使得烏克蘭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