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在“變局”中走過2021年。
車險綜改週年,“降價、增保、提質”目標基本實現,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上線;“惠民保”參保人數近億;百萬保險代理人離場,獨代模式破冰;數十險企掌門人大換血;保險板塊全年跌幅近四成,創近十年最低記錄;保險業對外開放持續推進……
保險業也在期待中迎來嶄新的、更好的2022年。互聯網人身險新規落地施行;車險盈利趨好;“惠民保”向着更良性、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演進;保險科技創新進入新階段;投資端將獲得更大能量,來對抗利率下行和負債端壓力……
健康險更健康可持續
受疫情和整體宏觀經濟環境影響,2021年健康險總體增速有所放緩。2021年1-11月份,健康險保費收入7896億元,同比微增3%。行業預測,2021年全年健康險總保費收入在8500億元左右。
“2022年,健康險整體可能延續2021年發展態勢。”明德精算諮詢合作人蔣冠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或有一定程度延續,老百姓支付能力和支付意願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將繼續較直接影響長期重疾險業務的拓展。
普惠型補充商業醫療險(下稱“惠民保”)則有很大機會維持強勢增長勢頭,但目前的體量相對較小,對拉動總體健康險保費的增長貢獻相對較小。
蔣冠軍透露,截至2021年年底,去年市場推出了超過160個惠民保項目,覆蓋約100個地區,參保人數接近1億,保費規模百億左右。我們欣喜看到,2021年惠民保籌資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時,項目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務顯著提升,老百姓獲得感有所提升;醫保局、銀保監及其他政府機構對惠民保理解更加充分,更加理性地指導各地項目,醫保的支持力度更大,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在內更多城市開放醫保個人賬户投保;承保主體從一家保險公司更多轉向多家保險公司共保;保障方案設計和項目運營方面商業保險公司更多參與,對第三方中介結構的依賴有所減少,有望更符合商業保險經營邏輯,更加可持續。
蔣冠軍認為,儘管部分惠民保項目的經營出現一定波動,保障出現升級迭代,但惠民保總體向更良性、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演進,這個趨勢有望在2022年延續。
此外,互聯網人身險新規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將導致經營互聯網保險的保險公司顯著減少,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保險公司公告暫停開展部分互聯網保險業務。部分極致性價比的線上渠道產品下架,也可能會較直接影響包括重疾險和百萬醫療險在內的產品銷售。“眾多中介機構已經開始積極應對。”
“更長期來看,惠民保將提升客户的保險保障意識,對百萬醫療、中高端醫療險未來增長有助推作用。相關政策對健康險業務的規範也將推動健康險更有機、更為健康可持續的增長。”蔣冠軍補充道。
車險增速有望修復
2021年,車險經歷改革陣痛期,前11個月保費收入6951億元,同比下降7.07%。但回暖態勢逐漸明朗,保費收入降幅收窄,且連續兩個月實現單月保費正增長。
今日保車險合夥人龐博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車險綜改對車險費率進行了大幅下調,消費者整體上切實享受到了車險保費下降的紅利,車均保費平均下降21%。
“如今,隨着綜改一週年期滿,車險保費價格基本就維持在這一水平了,所以今年上車險時,保費價格有升有降,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許多車主去年已經享受到保費大幅降價了。”龐博稱,從行業各家保險公司的交流數據來看,近兩個月的車均保費實際上整體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但是這個幅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同時指出,考慮到綜改週年保險公司的定價模型屬於第一次探索,2022年保險公司一方面會根據費率回溯,進一步修正這個定價模型。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需要結合市場情況,根據車輛的配件維修價格變化,人工工時價格上漲情況,做出一定的保費定價調整。
對此,龐博預估,2022年40%的車主保費將降價,35%持平,30%漲價,但保費上漲這部分人羣的漲幅會高一些,所以整體保費會略有上漲。“如果不出現巨災等情況,行業盈利情況應該能夠保持盈虧平衡,比去年略優。”
隨着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的試行,將給2022年車險市場帶來哪些新改變?龐博分析指出,市場格局大的方面不會有變化,但中小格局會略有改變,因為新能源車的銷售場景與傳統渠道不同,能夠直接抓住新能源車企直銷的中小公司,會在規模上有所突破。
他直言,車險改革正深化,保交所模式的出台,意味着車險去中介化的模式會更加明顯,單純拼費用的中介會被洗牌。“理賠服務能力也會改變,能夠整合新能源車企服務商的保險公司,更能掌控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確保經營結果穩定。”
龐博特別提到,乘着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的東風,科技公司將迎來一次發展機會,但挑戰巨大,即能夠幫助保險公司算明白賬的科技公司,才能真正與保險公司實現可做,否則項目難落地。
科技創新進入新階段
根據業內專業諮詢機構測算,2021年中國保險機構技術投入已超過430億元,並在未來三年內其數字化佔比穩定在40個百分點以上,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熊貓保險科技CEO、創始人王剛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核心系統、渠道系統、管理系統的數字化升級建設,仍然是保險科技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我們也能看到,一部分保險機構已經着力增加了科技拉動業務增長的投入。”
以車險為例,經過一年多綜改的調整期,“車險深入融合場景”不僅得到了驗證,而且仍會在2022年繼續深化。無業務場景、無增長邏輯和趨勢,僅依賴政策模式發展的傳統車險中介模式佔比將在2022年繼續下降。
2021年總體來看,費率改革、業務結構調整依然是重點。業務增長和科技創新發生在局部公司和局部領域,創新低於結構調整及優化。“2022年結構優化有望進入穩定期,重啓在新費改模式下的業務增長拐點和科技創新新階段。”王剛預測。
在王剛看來,業務結構的深層調整為保險科技與業務融合、下沉場景提供了肥沃的實踐土壤。市場需要數字升級的深層含義是,市場需要數字場景能力。這主要需要三個方面的科技能力支撐:一是精細化營銷以場景數據為基礎,實現客户需求的差異化洞察;二是注重與渠道能力的融合共建,為智能營銷策略提供支持;三是對內則是團隊數字管理能力的建設與提升。
“以此,來實現保險渠道及營銷業務環節的精細化管理與智能營銷。”
王剛還提到,目前新能源車險手續費較低,渠道銷售動力弱。在行業紛紛談論“自營是否是新能源車銷售必選題”的議題之時,科技驅動新能源車險渠道建設,或成為可靠路徑。
他總結稱:“以信息化建設為數字升級的基礎,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具體場景中的應用將會成為業務常態。”客觀上,智能科技與可信科技實現了更加深入的場景化與精細化運營,直接關聯業務增長。
投資端釋放政策紅利
2021年,銀保監會頻繁發文“鬆綁”險企投資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2021年11月17日,銀保監會發文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2021年11月19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投資債券信用評級要求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債券信用評級要求;2021年12月3日,監管再次發文批准險資參與證券出借業務。2021年12月17日,又發佈《關於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範性文件的通知》,對14件現行保險資金運用領域規範性文件進行修改。至此,保險資金運用相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已達90餘項。
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表示,預計在高頻率、強力度的政策紅利釋放下,險企將獲得更大能量對抗利率下行和負債端壓力。
“銀保監會此次政策集中修訂,從多方面放鬆了保險資金運用限制,賦予險企更高投資自主權,有助於提升保險資金投資效率和收益表現。”孫婷認為,尤其是2021年12月17日的規範性文件,意在引導保險資金加大標準化產品投資,調整資產配置策略,加強投資風險防範。對於投資非標準化資產超監管比例的少數保險公司,預計將在後續監管窗口指導下,有序壓降存量業務。
中金證券直言,2022年行業投資端將面臨一定壓力。一是保險公司再配置固收資產收益率的降低將拖累淨投資收益率:壽險公司平均每年有佔總投資資產14%的固收資產(包括債券和非標)到期、佔總投資資產8%的新增資金需要配置,預計2021年平均利率的下降將導致再配置固收資產收益率降低,從而使淨投資收益率小幅下降。二是中金策略組對2022年A股市場的預測為中性偏積極,考慮2021年較為優秀的股票投資表現,認為2022年行業總、綜合投資收益率亦將承壓。
另外,預計房地產行業資產敞口引發的市場擔憂有望減弱。此前市場較為擔憂各家保險公司房地產行業資產敞口的潛在風險,預測各家公司房地產行業的資產敞口占總投資資產的比重在3%-6%之間,且多以商業不動產為主,而各家公司加強披露和市場溝通將有助於減輕投資者擔憂。
記者:羅葛妹
編輯: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