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銀保監會就讓利實體政策是否還有空間、處置不良資產的進展、互聯網平台參與金融的規範等當前熱點問題作出回應:2021年銀保監會將以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為新突破,促進國民經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讓利實體的政策將持續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銀保監會出台一系列政策。2020年,金融系統完成了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有力支持復工復產和“六穩”“六保”。
今年讓利政策是否還有空間?
銀保監會表示,有很多政策還會延續下去。
“讓利比較多的是貸款利率,因為今年整個市場利率在回升,我估計貸款利率也會有回升,但是總的來説,利率還是比較低的。另外就是收費,收費方面不會太大的變化,降低的費用一般不會恢復。”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還將通過支持財務重組、債務重組、企業重組、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繼續支持企業,降低企業負擔。
銀保監會公佈數據,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銀保監會和整個銀行業保險業系統緊急提供專項信貸5.3萬億元,完成相關保險賠付超過5億元。截至2020年末,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9.6萬億元,累計對6.6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在5個試點省市發放應急貸款242.7億元。
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超20%
2020年也是銀行業保險業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年。數字化轉型助力銀行業開拓普惠金融的新局面。
銀保監會表示,根據有關國際組織報告,中國普惠金融服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電子支付、數字信貸、線上保險居於全球領先地位。2020年,銀行機構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分別為2078億元和3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27%。
此外,五家大型銀行均成立了專門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捷性明顯增強。如建設銀行充分發揮科技和數據優勢,圍繞小微企業實施流程再造,建立“小微快貸”線上化業務模式,創新推出了一系列普惠金融專屬服務方案。
數據顯示,2020年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5.3萬億元,增速超過30%,其中5家大型銀行增長54.8%。行政村已基本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處置不良貸款超之前12年總和
銀保監會表示,2020年,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一是金融槓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2017年至2020年,銀行業和保險業總資產年均增速分別為8.3%和11.4%,大體只有2009年至2016年間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同業資產佔比大幅度下降。
二是銀行業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
三是影子銀行得到有序拆解,規模較歷史峯值壓降約20萬億元。
四是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不法金融集團風險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資案件得到有序處置,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
五是外部風險衝擊應對及時有效,金融體系保持較強韌性。
六是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七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存量風險化解正有序推進。
八是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平穩處置。到2020年末,全國組建債委會2萬家,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金額1.6萬億元,500多家大中型企業實施聯合授信試點。
互聯網平台不能有特殊例外
談及互聯網平台在中國參與金融服務,銀保監會肯定了其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信貸、數字保險等領域的創新,同時表示,“不管任何業態的金融業務,都要按照相應的規則規範、法律法規管理,不能有特殊的例外。”
例如,銀保監會2月20日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如在發放貸款方面,通知提出了量化標準,即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單筆貸款中合作方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通知設置了一年過渡期,逐步實現。
“我們不認為有什麼限制、不允許他們發展的金融業務,但是我們做任何業務,比如保險、信託、租賃等金融業務,都必須按照行業相同的規則進行監管。”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相信這樣的要求經過調整以後,這些機構會很好地適應,能夠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