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之內共計增發66.51億美元,造車新勢力“年關”難過?
日前,中國三家主流造車新勢力展開了一輪新的行業競賽——募資。短短十天之內,蔚來、理想、小鵬三家企業接連公佈了增發計劃,其中,理想汽車2020年12月2日發佈公告,擬增發47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淨籌資額約16.020億美元,如果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理想汽車將最高募資約18億美元;12月9日,小鵬汽車發佈公告稱,擬增發4800萬美國存托股份(ADS),定價為45美元,以此計算小鵬汽車擬募資總額達21.6億美元;12月10日,蔚來汽車發佈公告稱,擬增發6000萬美國存托股份(ADS),此外,承銷商將有30天的選擇權,可以額外購買至多總計900萬份美國存托股份,在扣除發行費用、佣金等費用之前,蔚來汽車本輪增發最大募資為26.91億美元。
當很多車企為了銷量和經營一籌莫展,甚至是面臨着生死存亡時,這幾家車企的吸金能力,尤其是短期內集體開啓吸金模式着實讓不少同行“羨慕嫉妒恨”。那麼,三家企業為何如此頻繁募資?融資後花錢的思路是什麼?資金流為何所用?
新勢力三強還缺錢?
2020年,雖然車市跌宕起伏,但是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卻是高光不斷,蔚來汽車股價甚至連續超越上汽集團、比亞迪,成為國內市值最高車企。而理想汽車與小鵬汽車,自上市以來同樣漲幅不斷。另一方面,這三家企業還在2020年先後迎來了“自我造血”的時代,毛利率均已經實現轉正。
從各自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財報來看,蔚來汽車三季度毛利率為12.9%;小鵬汽車三季度毛利率為4.6%,實現了首次正利潤;而理想汽車的毛利率最高,達19.8%,堪比特斯拉。而在現金流方面,截至去年三季度,蔚來汽車現金流儲備達222億元,小鵬汽車擁有199.98億元的現金流儲備,理想汽車方面也有着189.16億元。從以上數據來看,無論於市場銷量表現,還是資本市場表現,蔚來、小鵬、理想短期內都不缺錢。
根據三家企業財報顯示,去年三季度,蔚來汽車淨虧損為10.47億元,小鵬汽車淨虧損為11.488億元,理想汽車淨虧損為1.07億元。除此之外,雖然現在股價一路衝高,但是作為新能源車企,三家新勢力還需要提防資本“泡沫”,市場產銷仍然是繼續紮根市場的關鍵。
目前,蔚來、小鵬與理想汽車的交付量雖然均在屢創新高,但是伴隨着傳統車企的追趕以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擠壓,造車新勢力的市場空間也面臨巨大壓力。因此,這就更需要企業面向未來發展做好萬全的準備,而資金可以説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何多次增發ADS?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在募資時必須明確資金用途。梳理可知,蔚來汽車本次融得資金將主要用於三個方面:60%用於新產品和下一代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30%用於銷售和服務網絡擴展以及市場滲透,10%用於一般公司用途;理想汽車融得籌資中約30%用於研究和開發新一代電動汽車技術,約20%用於開發新一代純電動汽車平台和未來車型,約20%用於自動駕駛技術及其解決方案,其餘30%用於一般企業經營;小鵬汽車融得資金30%用於智能電動汽車以及軟件、硬件和數據的技術研發,30%用於銷售和市場營銷,20%用於智能電動車核心技術的潛在戰略投資,20%用於一般用途。
通過各家公佈的情況可以看出,三家企業募資用途基本圍繞補充運營和研發投入。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2020年美國受疫情影響,部分行業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動盪期,資本市場相應處於恐慌情緒中,投資者曾經持幣觀望。然而最終資本仍會湧向市場,彼時恰逢蔚來、理想、小鵬股價大幅上漲,引發資本市場看好,這也是三家企業得以順利募資的有利客觀條件。2020年三季度末,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和企業業績的增長,主要業務在國內但在美國上市的幾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股價一路上揚,這其中包括巨頭特斯拉。去年,蔚來股價的漲幅高達10倍以上,市值一度超越戴姆勒、比亞迪成為全球市值第四高的整車製造商。小鵬、理想股價自上市以來也持續飆升。在這樣的節點增發募資也算“正當時”。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智能電動汽車的資金需求量巨大,包括新車型的開發、軟件功能的完善迭代以及技術團隊的擴張。因此,造車新勢力需要通過增發方式大量融資,補充資金。事實的確如此,以蔚來汽車為例,2016~2020年三季度研發投入總計達到141.53億元人民幣,按照此次資金使用規劃,蔚來汽車將拿出196.2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是過去4年研發總額約1.38倍。早在蔚來汽車初創階段,李斌就寄希望通過大投入與其他造車新勢力拉開差距,佔領行業頭部地位。然而即便如此,蔚來、小鵬、理想三家企業投入的研發資金也僅為特斯拉一家的40%。
而此次增發,新的融資總額已經填平了蔚來過去數年的研發成本,也為其新的研發提供了所需資金。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蔚來汽車研發投入16.58億元,僅是2019年研發總投入的37.4%,是3年來蔚來研發投入的低谷。事實上,蔚來汽車不惜耗巨資在美國、中國建立研發中心,儘管在很多人看來這是重資產投入,但在資本與汽車人士看來,如果不是前期的研發投入換來的產品技術,蔚來汽車很難獲得新的合作伙伴認可。
因此,足以看出造車新勢力對於搶灘未來,做好長期攻堅戰的準備。在本輪新股增發背後,不難發現,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角逐上,擁有了堅實的資金後盾,才有打“拉鋸戰”的底氣。
文:張海天 編輯:黃蓓 版式: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