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報告,還是美國股市上演的散户與對沖基金“大戰”,無不觸動着市場的敏感神經,對風險的憂慮正在上升。
1月27日,IMF發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更新,指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脱節仍在延續,在新冠疫苗廣泛普及前金融市場回暖和經濟復甦仍依賴政策支持,“一旦投資者重新評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或政策展望,全球資產價格或將面臨回調風險”。
有觀點認為,全球金融市場投資者過於依賴各國為金融市場提供的政策支持,忽視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長、疫情尚未有效控制的嚴峻現實。這種情況下,政策的走向和變化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對政策的評估正在深化。1月28日,IMF發佈《財政監測報告》更新,指出為應對疫情各國政府採取的財政措施總規模已達14萬億美元。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公共債務佔經濟總量的比重預計達到近100%的創紀錄水平。面對債務問題可能引發的風險,IMF呼籲各國在政策力度和債務可控之間取得平衡。
分析指出,在一些市場,高企的股票價格與依然疲弱的經濟基本面所隱含的估值不符,在經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一旦遇到突發事件,表面繁榮的金融市場與過度冒險的投機行為,將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意外,其實已經發生。
剛剛過去的這一週,美國股市堪稱極度瘋狂:以遊戲零售商“遊戲驛站”股價為代表,多隻“明星”廉價股票價格在散户投資者與對沖基金的博弈中劇烈波動。與此同時,道瓊斯、標普、納斯達克三大股指再次暴跌,創下去年10月以來最糟糕單週表現。散户與機構之間“大戰”引來全球圍觀,也引發關於做空合規性、資本原罪論、監管普適性等方面爭論。
眼下美股市場的繁榮,幾乎完全建立在美聯儲開動印鈔機給市場提供近乎無限量的流動性之上,機構與散户的“大戰”在展現跌宕起伏劇情的同時,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美股出現盤整和回調的風險已經上升。
高盛集團上週彙總的數據顯示,美國股市的對沖基金正在以6倍的速度削減它們的股票敞口,從市場撤出的資金總額達到2014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時大量機構瘋狂買入債券避險。或許,這場紛爭仍未結束,事態還在進一步發酵。
1月29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表示,近日美國股市多隻個股交易價格出現極端波動,正展開密切監測和評估,“將努力保障投資者利益,維護公平、有序和有效的交易市場”。不過,“時間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想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當年危機的始作俑者大多安然無恙,繼續賺得盆滿缽滿,美國證交會這番表態恐怕也當不得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