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23年前三季度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工作已接近尾聲
中國網財經10月13日訊(記者 王金瑞)今日,央行舉行2023年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阮健弘在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央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推動中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前三季度金融數據顯示,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為經濟回升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阮健弘稱。
前三季度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今日,央行發佈《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9.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人民幣貸款餘額234.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9%;人民幣存款餘額2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2%。
“從總量看,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合理增長。”阮健弘表示,今年以來,央行綜合運用各類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有力投放流動性。2023年前三季度降準兩次,累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持。2023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9.33萬億元,同比多1.41萬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9.75萬億元,同比多增1.58萬億元。
從結構看,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金融支持更加精準有力。阮健弘提到,今年以來,央行充分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加大對製造業、普惠金融、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
據阮健弘介紹,2023年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8.2%,比各項貸款增速高27.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1%,比各項貸款增速高4.2個百分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8.6%,比各項貸款增速高7.7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4.1%,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3.2個百分點;普惠小微授信户數為6107萬户,同比增長13.3%。
“從利率看,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減輕居民利息負擔。”阮健弘進一步表示,今年以來,央行持續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貸款市場利率報價改革成效顯著,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增強,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阮健弘介紹稱,2023年前三季度,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別下降20個基點、10個基點,推動企業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9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5%,比上年同期低14個基點。同時,推動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政策落地,有效減輕居民利息負擔,改善消費者預期,增強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2023年9月末,存量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29%,比上月末低42個基點,取得了顯著的下降幅度。
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工作已基本接近尾聲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但面臨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等挑戰。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適時調整優化政策,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鄒瀾稱。
鄒瀾表示,央行綜合考慮經濟金融運行特點,合理統籌政策出台時機。8月下旬以來,密集實施了一系列利率政策,發揮好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的積極作用。利率政策針對性和協同性明顯增強。
鄒瀾介紹稱,一是引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10個基點。針對性地支持企業流動性資金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和消費貸款。二是推動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落實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調降二套房貸利率政策下限,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三是針對存款定期化長期化傾向,引導銀行下調一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10-25個基點,促進企業居民加大投資消費。
針對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調整的最新進展,鄒瀾表示,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工作已基本接近尾聲。8月31日相關政策發佈後,金融機構堅決貫徹落實金融為民理念,從與客户共生共榮的角度出發,積極主動研究推動以市場化方式讓利客户,分門別類不斷細化具體執行措施。在法治化前提下,力爭最大幅度、最快速度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目前,絕大多數借款人均已第一時間享受到了實惠。”鄒瀾介紹稱,9月25日到10月1日實施首周,有98.5%符合條件的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完成下調,合計4973萬筆、21.7萬億元。調整後的加權平均利率為4.27%,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對於其他還需借款人提供證明材料、銀行予以認定的情況,主要銀行也將在一個月內完成調整。
“老百姓普遍反映,存量房貸利率降低,明顯減少了利息負擔,降低了提前還貸的動力,增加了投資和消費的信心和能力,特別是對前期在利率較高時購房的工薪階層和個體工商户,效果尤為明顯。”鄒瀾進一步表示,存量房貸利率調整顯著影響整個合同期限的利息支出,預計此項措施的效應將持續發揮,並逐漸惠及整個經濟運行。”
當前系統重要性銀行經營總體穩健
2023年9月22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發佈2023年度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認定20家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其中國有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5家。
據李斌介紹,這20家系統重要性銀行資產規模合計佔到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61%,佔到金融業總資產的55%,他們規模比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性比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的關聯性比較強。
“系統重要性銀行經營穩健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就有堅實的基礎,因此評估認定系統重要性銀行並且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更高的監管標準和監管要求,對於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具有重要意義。” 李斌稱。
李斌指出,對系統重要性銀行而言,在微觀審慎監管基礎上還要接受基於宏觀審慎的附加監管,包括在最低資本和儲備資本要求之上再滿足0.25%到1.5%的附加資本要求,在槓桿率要求之上再滿足0.125%到0.75%的附加槓桿率要求,同時還要按時制定提交“兩個計劃”,一個是恢復計劃,一個是處置計劃建議,以強化資本內在約束機制,持續提升全面風險管理、內控合規和治理水平。
“當前系統重要性銀行經營總體穩健,在金融體系中起到了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李斌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系統重要性銀行平均不良率是1.2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是10.57%和15.65%,撥備覆蓋率達到了246%,保持了較高的資產質量和風險抵補能力。
李斌透露,總的來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認定和附加監管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辦法》也已經完成了公開徵求意見等相關程序,央行、金融監管總局正在積極推進有關工作,穩步擴大宏觀審慎管理的覆蓋範圍。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門將進一步發揮好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的合力,促進穩健經營,不斷夯實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礎,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