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強化大型支付平台企業監管、堅持迴歸本源……事關第三方支付,央行張青松還説了啥?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財經

“建立備付金集中交付機制,穩妥有序完成斷直連,累計有序退出71家支付機構”“落實強化大型支付平台企業監管,促進支付和金融科技規範健康發展”……9月15日,央行副行長張青松在第十一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介紹稱。

這也是9月6日張青松履新央行副行長後的首次公開亮相。會上,張青松就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並進一步強調切實防範支付領域的各項風險。

累計有序退出71家支付機構

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支付產業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張青松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第三方支付領域的發展情況。其一,支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張青松指出,2021年,全國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4395億筆、金額4416萬億元,分別是十年前的10.7倍和3.4倍。同期,央行支付清算系統處理業務219億筆,金額6622萬億元,分別是十年前的11.6倍和3.6倍;銀聯、網聯合計處理業務8907億筆,金額688萬筆,分別是十年前的107倍和34倍。

“商業銀行發揮網點多、分佈廣、服務全的重要基礎作用;支付機構深耕小額、便民、零售支付領域,為社會公眾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張青松解釋道。

其二,服務民生更加有力有效。當前,在支付為民、提供普惠支付服務的號召下,移動支付也深入到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羣眾的日常支付體驗。

張青松提到,我國設立了近80萬個助農取款服務點,移動支付深入田間地頭。同時,央行不斷推進數字鴻溝彌合,鼓勵市場主體開發適老支付產品,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資金鍊治理,守護人民羣眾的資金安全。

其三,嚴監管常態化持續推進。張青松表示,支付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央行持續優化完善支付的頂層設計,發佈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等一系列管理辦法,推動出台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確立依法監管、適當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等監管理念,建立備付金集中交付機制,穩妥有序完成斷直連,累計有序退出71家支付機構。

在支付機構退出市場這一方面,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央行官網披露了70家機構支付牌照註銷的相關信息,年內已有23家支付機構正式停擺。而近期還有部分頭部機構加快旗下支付牌照整合,對部分支付牌照進行掛牌轉賣。

按照張青松所述,71家機構已經有序退出,市場上剩餘支付牌照數量為200張。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當前支付行業的整體發展進程良好,支付行業在監管趨嚴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優勝劣汰的進程呈提速之勢。有實力的玩家也會通過收購牌照的方式入場。

“支付機構‘有進有退’,支付牌照‘有買有賣’,既是支付行業有序發展的重要體現,也能夠反映出市場對支付牌照價值的高度認可。”蘇筱芮分析稱。

繼續落實支付降費舉措

除了對過往成績作出回顧外,張青松還對支付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服務實體經濟與民生需求方面,張青松要求支付機構持續優化賬户服務,同時鞏固支付減費讓利成果,並持續提升支付服務水平。

張青松提出,支付產業各方要全面落實小微企業、流動就業羣體賬户服務管理要求,從市場主體的實際需求出發,切實提升賬户服務水平;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繼續落實支付降費舉措,提高政策觸達度,讓更多人民羣眾和市場主體享受到政策紅利。

2021年6月,央行等四部門發佈關於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支付手續費的通知。2021年9月開始,銀行、支付機構陸續啓動支付減費讓利工作。2022年穩經濟、促消費的號召下,不少機構也給出了更大讓利空間。

例如,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便於2022年7月公佈了轄內銀行、支付機構在減費讓利方面的階段成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深圳市金融機構累計為630萬户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及2060萬户有經營行為的個人累計減免支付手續費超36億元。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支付如同經濟的高速公路,其行業發展與經濟情況密切相關。在金融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支付機構服務的小微商户數量多,交易筆數高,降低手續費更體現出了普惠性。

“當然減費讓利會對支付行業階段性經營產生一定影響。但隨着近幾年支付業的監管和市場變化,支付行業的業務重點不僅是手續費,支付業務的未來將從支付拓展到細分服務,並與場景不斷結合,擴大客户量,與生態形成協同。”於百程補充道。

此外,張青松強調,支付行業各方要在支付適老化工作、移動支付便民工程以及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等薄弱環節下力氣“深耕細作”,切實提升農村地區和老年人等特殊羣體的支付服務便利化水平。

蘇筱芮認為,農村地區和老年人等特殊羣體的支付需求始終存在,但確實面臨服務範圍較窄、服務精細度不夠等瓶頸。這需要支付機構積極、主動作為,通過科技研發、功能設計、服務拓展等方式進一步切入細分市場,使支付業務在普惠領域發揮更為關鍵的服務作用。

落實強化大型支付平台企業監管

堅定不移把好風險防控關,是張青松對支付行業提出的另一要求。

張青松表示,持續推進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和非法支付活動的資金鍊治理。行業各方要堅決主動承擔治理主體責任,平衡好防風險與優服務的關係,不斷提升打擊治理的有效性和精準度,履行好保護人民羣眾合法利益的義務。

同時,要落實強化大型支付平台企業監管。堅持支付業務迴歸本源,規範平台企業支付業務,加快非銀行支付條例,加快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立法進程,夯實監管法制基礎。要堅持主體責任,築牢風險底線。支付產業各方要堅決落實風險防控主體責任,聚焦主責主業,依法依規穩健經營,進一步提高風險監測處置能力水平,切實防範支付領域的各項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此前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亂象頻生,從2015年開始,央行嚴控了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出台了備付金、分類監管等辦法。隨着市場的變化,央行也對大型支付平台企業、平台企業支付業務等提出了新的發展規範。

早在2019年底,央行副行長範一飛便曾公開表示,要特別警惕圍繞支付業務大搞金融產品的嵌套,避免出現重大風險隱患。

張青松同樣提到,經過多年嚴監管,支付產業逐步規範,但仍然存在一些亂象尚未得到徹底根治,發展中也會出現新的問題。

針對大型支付平台企業監管、堅持支付業務迴歸本源等要求,蘇筱芮表示,此類監管要求能夠防止支付工具異化為其他形態業務、產生關聯交叉風險,也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源頭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在談及防控第三方支付領域風險時,於百程指出,第三方支付是很多網絡詐騙、洗錢違法行為的通道,詐騙洗錢擾亂了金融秩序,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目前,合規問題依然是支付領域的主要問題之一,支付機構等只有嚴守合規底線,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此外,張青松還提出,持續優化市場結構,提升服務質效,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原則,繼續推動支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清退無效供給,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支付服務供求關係的動態平衡。同時,支付產業各方還要強化合規意識,提高合規經營管理水平。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