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走勢難辨經濟晴雨
上週,儘管美國公佈的非農就業數據不好看,但是卻刺激美股再創新高。這不僅表明美股曾經被人追捧的“經濟晴雨表”功能早已極度弱化,也反映出如今美國從政府到市場普遍抱有孤注一擲的賭徒心態。
7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4月美國非農部門新增就業人數僅為26.6萬人,不僅遠低於3月的77萬人,更離市場普遍預期的近100萬人相差十萬八千里。同時,失業率數據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達到6.1%,與預期的5.8%差距也不小。非農就業數據是體現美國經濟好壞的關鍵指標,通常情況下與美國股市走勢相關聯。然而數據公佈後,美三大股指卻大幅上揚。截至7日收盤時,道指上漲0.66%,標普500指數上漲0.74%,均創下歷史新高,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上漲0.88%。
有分析認為,主要經濟指標疲軟反映出美國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但是不樂觀的前景卻意味着美國刺激性財政和貨幣政策會繼續實施,對於已經形成政策依賴的美國股市投資者而言,壞數據反而成了好消息。疫情期間,“數據越差,美股越漲”的荒誕情形,已順理成章地在美股市場反覆上演,美股走勢更像是一種貨幣現象,而非經濟趨勢的如實反映。
如何應付這種“刺激政策許進不許退”的市場情緒,是美國當局面臨的大難題。4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曾看似不經意地“跨界”表態,稱美國出台的支出舉措與美國經濟總量相比規模較小,但“可能導致利率出現一些非常温和的上調”。話音未落,美股“就地打滾”,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當天一度下跌超過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盤中最大跌幅接近3%。這迫使耶倫不得不迅速澄清,稱她尊重美聯儲的獨立性,先前言論並非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預測或建議。
那麼,美國當局百般遷就市場情緒又是圖什麼?
一方面,是為了穩定市場、避免引發金融風險。美聯儲6日發佈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警告,美國股票等資產估值偏高且持續上升,“如果風險偏好下降、遏制疫情的進展令人失望或者經濟復甦停滯,資產價格很容易大幅下跌”。這對於債台高築的美國政府而言完全不能承受。因此,即便美國當局有加息的心思,短期內落地的可能性並不大,最多也不過是隔三差五地給市場吹吹風來引導預期。
另一方面,要看到美國通過極度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的根本意圖。有分析指出,美國當局近期反覆表示資產價格高漲不構成恐慌理由,正是寄希望於經濟復甦帶動的企業業績提升和就業與收入增長能夠支撐資產價格。
換句話説,美國當局恰似正在進行一場豪賭——用天量的債務規模以及通脹指標的穩定當本錢,去賭寬鬆政策能夠把美國經濟拉昇起來。而美國資本市場又正是看準了當局的考量,才會更加肆無忌憚地推升資產價格。如此局面之下,美國經濟什麼時候迎來有力復甦尚無定論,但曾經困擾美國多年的滯脹恐怕是不會太遠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