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家也是這樣和領導説的,毫無疑問,直接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相信各位男士同胞都遭遇了這樣的局面,但種花家緊接着告訴領導,黃金才是真的!然後你猜到了,又一頓劈頭蓋臉!領導指指手腕和脖子,光禿禿的啥都沒有,還説這麼沒營養的話,難怪要捱罵了哈!
為什麼説鑽石是“假的”?業界一直流傳着“鑽石騙局”這説法,説的大致就是“戴比爾斯控制產量,操縱鑽石價格”,鑽石從最早的幾個產地到南非和俄羅斯的龐大鑽石礦發現,讓鑽石從每年公斤級上升到了噸級,但戴比斯未來控制鑽石的行銷,整合了產業,關停了鑽石礦,讓鑽石變得稀有,重新爬上了寶石的級別!
一般的鑽石騙局都是這樣寫的,這也符合部分事實,但真正的情況是戴比斯儘管控制了部分鑽石從開採到銷售的渠道,但它無法整合整個產業鏈,應該説這裏有戴比斯的功勞,卻無法將鑽石價值鏈的所有因素都歸結於它!
鑽石的價值到底在哪裏?
鑽石的價值在於“絕美、耐久、儲量低,可預期的未來裏不可再生”,但凡寶石大都是這個原因,它晶瑩剔透,硬度高所以幾乎不會磨損,保存得當延續千年都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宣傳中它已經是堅貞不渝愛情的象徵,所以鑽戒或者鑽石首飾就成了婚禮中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
有朋友認為鑽石只是碳,它不夠耐久,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畢竟沒有什麼寶石能經歷高温而不變性的,當然鑽石不耐燒大家也都知道,為什麼要去燒呢?
也有朋友認為鑽石儲量低是一個騙局,這個理解也是錯的,鑽石確實儲量很低,儘管地球內部比比皆是,但那能開採嗎?既然無法開採,那説個毛呢?
“鑽石騙局”不是戴比斯的操作,而是科技的進步
2019年有一條新聞,説的是中國科學院突破以籽芯片和甲烷氣體制造人工鑽石,能以每小時0.007毫米的速度生長,每個氣體槽中每星期可以長出一克拉大小,硬度和純淨度完全可以媲美鑽石,價格卻只有天然鑽石的1/6!
當然各位不要以為剛人類剛突破人造鑽石的製造技術,這個梗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科學家就提出理論上可以合成鑽石!
上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開始提出用CVD(化學氣相沉積)和HPHT(高温高壓)合成技術來製造鑽石,到後來的再次被髮揚光大的化學氣相沉積!兩種方法都能製造鑽石,但過程卻有些不一樣!
在高壓高温 (HPHT) 合成過程中,壓力機(左)對包含必要成分的中央生長室施加極高的壓力和温度
HPHT高温高壓法:鑽石是石墨在地下高温高壓的條件下轉成了碳的同素異位體,它需要10GPa、3000℃以上的壓力和温度,但金屬觸媒的輔助下(比如Fe、Ni、Co、Mn等以及它們的合金)等,那麼這些條件會大大降低,壓力可以下降到5.4GPa,温度為1400℃!
氣相沉積
另一種則是化學氣相沉積,用這種方法需要一顆直徑10到30納米鑽石晶體母石作為基底,使用微波加熱的原理使甲烷中的碳不斷沉積到鑽石基底上,鑽石一層層增生,不斷長大,剛上文中科院的鑽石製造就能以每小時0.007毫米的速度生長,只要假以時日,鑽石就會長到你想要的大小!
以高温高壓技術製成的各色合成鑽石
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相比,有什麼差異?
早期人造鑽石的製造因為無法隔絕氮等雜質,因此生產鑽石時會進入鑽石結構取代部分碳原子而導致鑽石總是有一些黃色,因此這種鑽石只能用於低等級的首飾加工,但現在這些問題已經完全解決!
而氣相沉積法則是在高真空條件下生產鑽石,純度極高,只是它需要一個生產基底,但那麼一丟丟納米級別的鑽石,無論是切割原石還是人造鑽石的成本都可以降到極低!
氣相法制造的鑽石完美無瑕,級別能達到Type IIa等級鑽石,在天然鑽石中,也只有1%~2%是Type IIa等級的純淨鑽石!因此如果要在技術鑑定上來區分人造和天然的區別,只能説人造鑽石的晶格更完美,如果不借助專業設備,專業鑑定師都可能着了科技的道!
戴比斯銷售人造鑽石
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在2018年發表的珠寶指南中,將鑽石定義中的天然字樣刪除,並且不推薦synthetic(合成)來形容人造鑽石,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一週的時間裏製造了一顆2克拉的鑽石,請GIA(世界三大鑽石評級權威機構之一)估價,結果給出了20萬美元的高價!但它的製造成本大約不到5000美元!
自從有人造鑽石後,戴比斯就一直號稱只銷售天然鑽石,但戴比斯的子公司投資了9400萬美元人造鑽石工廠,預計今年即可投入生產,年產量50萬克拉!
而早在2018年9月戴比斯就已經推出了人造鑽石品牌Lightbox,一克拉800美元,只有天然鑽石的1/5不到,甚至還比其他人造鑽石品牌還要便宜不少!
當然即使是人造鑽石,它的價值仍是很高的,比如1 克拉=0.2 克,價格是800美元,如果按千克算,那麼價值是400萬美元,誰能説它不值錢?
但要是未來科技在進步,生產成本更低呢?
為什麼説黃金才是真的呢?與鑽石對等首飾則是黃金,儘管鑽石看上去更高貴,但黃金絕對不差,這金燦燦的要是誰説土氣,那就統統砸過來吧!
上文了解了鑽石是可以人造的,因為技術進步,人造鑽石晶格更完美,純度更高,而成本卻更低!那麼黃金是否也可以用技術來彌補呢?答案是能!但卻不能用來工業化生產!
鑽石的原料是碳,要求是地球內部的高温環境,但黃金則不是,要生產黃金,得先來了解下元素的構成,元素之間的差異是由原子核中的質子數量差導致的,比如一個質子是氫,兩個質子是氦,三個質子則是鋰......黃金則由79個質子構成,當然還有中子也在原子核內,比如AU-197就帶有118箇中子,中子數只決定元素的同位素屬性,中子不帶電,但提供強作用力,因此合適數量的中子能起到穩定原子核作用!
理論上金子可以通過聚變讓質子結合生成,但鐵以及鐵以後的元素如果要聚變的話需要能量,因此黃金一般是在超新星爆炸過程中通過快中子捕獲誕生的,這個原理是鐵以後的元素再超新星爆發時會吸收大量的自由中子,然後中子過多會產生β衰變,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衰變成質子,此時元素序號+1!
種子捕獲生成重元素
變成了高一序號的元素,這個過程可以持續,一直到衰變後的產物是黃金,當然衰變並不是這樣單一,因為衰變後的物質也可能不穩定,會繼續衰變!另一個途徑則是中子星合併過程中產生黃金,過程是類似的,只是中子星產量更大!比如在1.3億光年的 NGC 4993星系中兩顆中子星合併,據估計就產生了數個地球質量的黃金!
黃金能人工生產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要對這物質不斷轟擊中子,它就有可能變成黃金,當然也可以計算下用哪種金屬通過這種途徑的效率最高,比如前蘇聯核反應堆中的鉛就有部分轉變成了黃金,但這只是侷限在可檢測的範圍,要工業生產幾乎就是不可能的,因為需要用中子一個個去轟擊,這個成本,高到你難以想象!
黃金在地球上儲量其實很大
黃金在地球上總量其實並不少,比如在海水中黃金總量讓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分到1千克,是不是讓人暈菜?但想要在海水中過濾出黃金來實在有些難,而地殼中的黃金則更是高達60萬億噸!每個人能分到9000噸,但很可惜不是太深就是根本不具備開採價值,因為品位太低了!
黃金的稀有性是它的產生過程和元素特性所決定的,未來唯一能拉低黃金價格的方法是開採小行星帶的黃金,但成本依然很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鑽石大跳水是必然的,因為人類已經具備成熟的生產技術,但黃金暫時沒有任何理由會出現類似的事件,當然國際金價波動不在此討論之列!
地球上所有開才出來的黃金
剩下的是各位怎麼樣去説服領導相信你這“鬼話”,相信她會對你大吼:
“難道你就不能為我當一次傻子嗎?”
各位想好應對方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