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連破四個萬億關口。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髮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吸金”不斷 新發規模逼近3萬億
2020年是公募基金的“發行大年”。新發基金的數量、規模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自年內發行規模首破2萬億元大關後,其增長速度絲毫未放緩,如今更是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年內已發行1318只(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基金,發行規模為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5.36%。而去年同期,公募市場僅發行905只基金,發行規模為1.12萬億元。
那麼,年內新基金髮行規模是否有望突破3萬億元大關?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該可能性較大。“現在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基金銷售仍然值得期待。今年新發基金銷量大增,並不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而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未來,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轉移也會進一步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權益類基金在今年撐起了公募基金髮行的“半邊天”,其發行規模佔發行總規模六成以上。具體來看,截至11月29日,股票型基金年內已發行212只,發行規模3421.72億元,規模佔比11.98%;混合型基金則發行551只,規模為1.49萬億元,佔比高達52.25%。回顧去年同期,新基金髮行市場還是債券型基金的“天下”,其發行規模佔比高達59.74%,而權益類基金髮行規模佔比僅為36.76%。
在發行火熱的背景下,也不斷“催生”爆款基金。公開數據顯示,超九成的百億級基金歸屬於權益類產品。截至11月29日,2020年新基金髮行規模超百億的產品共有35只,其中權益類產品佔34只。
“如果再多幾個爆款基金,年內新發基金規模突破3萬億元不是難事”,資深市場專家王羣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説。數據顯示,年內仍有88只基金等待發行,其中權益類產品高達76只。
公募大年 規模首破18萬億大關
在年內新發基金規模屢創新高、百億級基金頻出的同時,公募基金整體規模也隨之不斷增長。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公募基金整體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23.97%,再度刷新歷史新高。2019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且已是彼時的巔峯記錄。換句話説,2020年以來,公募基金規模已連續突破4個萬億元大關。
王羣航認為,年內公募基金規模大增,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增量資產不斷增多,即新發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則是公募存量資產也在不斷上漲。在股市行情走好的背景下,上證50、滬深300、創業板指等各類指數均處於近三年來的相對高位。另外在結構性行情影響下,權益類的基金資產增值也較多。
正如王羣航所説,在公募行業屢創新高的背後,權益類基金的貢獻不容小覷。雖然年中規模稍有下滑,但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在年內也可謂是逐步攀升。截至10月末,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分別為3.82萬億元、1.81萬億元,達到年內峯值,且環比增長6.11%、1.69%。
具體來看,混合型基金年初規模為1.89萬億元,除3月末規模略微縮水外,其餘時間均穩步增長,當前規模較2019年年末增長102.12%。同時,混合型基金也是當前各細分類型中,唯一規模較年初增長超萬億的基金類型。而股票型基金年初規模則為1.3萬億元,在9月時略有下滑,當前規模較年初增長39.23%。
業績翻倍 賺錢效應凸顯
事實上,除在規模及發行方面表現突出,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也表現亮眼,賺錢效應凸顯,更有多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業績實現翻倍。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已有7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業績翻倍,更有59只同類產品的收益率超80%。其中,廣發高端製造股票A年內收益率已高達127.28%,位居主動權益類基金榜首。農銀匯理工業4.0靈活配置混合、農銀新能源主題研究精選混合則緊隨其後,分別以113.67%、110.93%的年內收益率排名第二、第三。
“2020年,基金市場的最大收穫是一條理念:‘炒股不如買基金’。這條理念的出現,並非宣傳的傑作,而是業績表現的結果,即公募基金通過其專業化資產管理服務之後的良好業績,為基民在結構化的基礎市場行情中創造了良好的收益,行業形象日益提高,各類產品得到認可。”王羣航評價道。
王羣航還提到,在即將到來的全面註冊制施行之後,股票數量會增多,炒股的難度也會加大,結構性行情的特色將會越來越濃重,公募基金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的作用將會得以凸顯,“炒股不如買基金”也將得到廣泛的認可,各類公募基金產品有望成為更多社會公眾的投資備選,甚至是必選。
展望後市,楊德龍認為,“今年以來,基金業績表現不錯。但由於市場在11月出現震盪調整,四季度的業績表現與前三季度相比,可能不如前三季度強勢。不過,在今年12月乃至明年一季度,市場有望迎來反彈機會”。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
【來源:北京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