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安醫療上市12年募18億扣非虧6.9億 再推股權激勵低業績考核被指利益輸送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明鴻澤
股價九連板,二級市場上風頭出盡的九安醫療(002432.SZ)與其基本面嚴重背離。
九安醫療股價大漲,源於一份公告及在互動易平台上自爆。公司稱,其美國子公司 iHealth Labs Inc.的產品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以下簡稱“試劑盒”)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使用授權(下稱“EUA”)。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試劑盒市場需求、市場份額等都具有不確定性。股價大漲,並不意味着九安醫療能借此翻盤。
事實上,2010年上市以來,九安醫療的盈利能力整體較弱。近12年來(含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累計數約為虧損6.89億元。
上市以來,九安醫療完成了三次股權融資,累計募資18.41億元,公司並未藉助資本市場融資提升盈利能力。此外,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總資產25.21億元,剔除募資部分,資產規模並未明顯擴大。
備受質疑的是,繼去年股權激勵被質疑利益輸送外,今年,公司又在籌劃股權激勵。其低價授予股票,明顯偏低的業績考核目標,再次被質疑為利益輸送。
股價九連板與慘淡基本面
口罩、手套、疫苗、核算檢測產品等,但凡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新產品問世,常常遭資金追捧,股價大漲。
九安醫療就因此股價坐上“火箭”,不斷上竄。
今年11月1日,九安醫療股價最低為5.94元/股,到11月5日,股價收報6元/股。11月8日,股價突然以漲停開盤,但漲停隨即被打開,全天高位小幅波動,尾盤有所下探,最終收報6.39元/股,漲幅為5.50%。9日,股價下跌1.41%,10日上漲1.43%,11日,早盤平開橫盤,午後突然走高,收盤時漲幅為5.63%,12日微漲0.74%。
異常出現在15日,早盤小幅高開,橫盤震盪,下午2時33分,突然遭巨量資金殺入,瞬間漲停。16日,股價小幅高開,秒漲停,雖然有過短時博弈,但很快被封住漲停,直至下午收盤。17日,股價錶行為一字板漲停,18日,漲停價開盤,很快被砸開,經過幾番博弈後,早盤10時24分封死漲停。這一天,成交量7.02億元,創去年7月15日以來的新高。
緊接着的是19日至25日的5個交易日,股價均表現為強勢漲停。到11月25日,股價達到16.06元/股。
至此,本月內,股價收了9連板,月內最大漲幅為170.37%。
真正讓股價飆升的是一份公告及公司在互動易平台上的“自爆”。11月8日,公司披露,試劑盒獲美國應急使用授權。產品優勢在於“可由個人自行採集前鼻腔拭子樣本進行操作,15分鐘快速出結果,無需處方,即可通過美國的電商、藥店、商超等渠道進行購買”,預計未來可能為公司帶來相關銷售收入。
11月11日至15日,九安醫療在互動易平台上的“自爆”。針對此前公告,公司回應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家用自測試劑盒在美國現貨熱銷”、“月產能一億人份”、“2022年初增產至每月2億人份”、“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價格為6.99美元(1人份)”等。
根據九安醫療回覆,有投資者計算出,九安醫療在美國月銷售額可達7億美元甚至14億美元,一年下來,銷售金額可能達百億美元。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取得歷史性突破也只有20億元。兩相對比,經營業績增長速度堪稱嚇人。而這一業績與僅30億元左右市值顯然不匹配。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九安醫療的股價從15日開始連續漲停,直到11月25日,連收9個漲停。
接下來,九安醫療收監管關注函、澄清、提示風險等。11月25日晚間,公司發佈股票異動公告時稱,相關試劑盒在海外銷售收入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目前尚無法預測該產品給營業收入和業績帶來的影響。
公司還就此前互動易回覆進行澄清,表示產能並不能等同於實際產量及銷量。公司提醒投資者不要因概念混淆,出現錯誤推斷。
11月25日晚,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稱,全球範圍內,九安醫療的試劑盒究竟有多大競爭力,隨着疫苗以及藥物的推廣,試劑盒未來的市場需求有多大等等,都是一個未知數,九安醫療能否借試劑盒翻盤,還很難説。
實際上,九安醫療的經營業績整體上不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0億元,同比下降50.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0.50億元,同比下降86.19%,而扣非淨利潤則為虧損0.25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10年上市以來,九安醫療實現的淨利潤累計數也只有1.22億元,扣非淨利潤則為虧損6.89億元。
由此可見,九安醫療的經營基本面頗為慘淡。
兩推股權激勵均遭質疑
不確定性的試劑盒遭爆炒,引發股價九漲停,這期間,監管質疑其有從中獲利嫌疑。
股價大幅上漲與九安醫療的利益勾連,源自其實施的股權激勵。
2020年,九安醫療實現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1286人,包括副總經理王湧、叢明、財務總監孫喆、董秘鄔彤等,行權價格為11.53 元/份。行權條件是達到業績考核目標,具體為,以2019年營業收入為基數,2020年至2022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於70%、20%、40%。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為7.06億元,以此計算,2020年至2022年,其目標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12億元、8.47億元、9.88億元。
去年三季度,在推進股權激勵時(激勵對象明單調整時間為去年10月15日),公司營業收入已經達到16.07億元,超過目標數。
因此,市場質疑,九安醫療的股權激勵,業績考核沒有挑戰性,存在利益輸送嫌疑。
蹊蹺的是,今年10月25日,2020年股權激勵計劃第一個歸屬期開始行權,第一個行權期符合行權條件的激勵對象187人,可行權的期權數量為304.7萬份。原本6元多的股價歷經連續漲停,股價超過16元。
這意味着,187名激勵對象可從中獲利約0.14億元。如果股價沒有本輪大幅上漲,則是浮虧。
因此,股價大幅上漲與行權“完美撞車”,交易所也因此質疑九安醫療,是否存在涉嫌通過拉抬股價便利2020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自主行權以獲利情形。
不僅僅是2020年的股權激勵計劃,目前正在推進的股權激勵計劃,也被質疑存在利益輸送情形。
根據2021年激勵計劃草案,公司擬向激勵對象授予738.5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6.49元/股,激勵對象總人數為354人,其中,仍然包括副總經理王湧、叢明、財務總監孫喆、董秘鄔彤等四人。行權條件仍然為業績考核目標,以2019年營業收入為基數,2021年至2024年的增長了分別不低於20%、40%、70%、80%。據此計算,2021年至2024年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8.47億元、9.88億元、12億元 、12.71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九安醫療實現營業收入7.90億元,相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加 54.30%,而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已完成2021年業績考核指標的 93.27%,全年業績達標基本上已成定局。
顯然,這一業績考核要求不具有挑戰性,難以達到激勵效果。
業績考核指標的設定還存在詭異。根據業績考核目標,2024年的營業收入較2023年僅增長5.9%,遠低於前三個考核年度的營業收入增速。
為何2024年的營業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九安醫療作出這樣的判斷有何依據?
顯然,這樣的業績考核目標太低。
對此,交易所也下發了關注函,要求九安醫療進一步詳細説明本次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公司層面以2021年作為首個考核期的確定依據和合理性,2021年公司層面業績指標的設置是否能達到激勵效果,2024年增長率指標較前一考核期的提升顯著低於前三個考核期的原因及合理性。此外,交易所還要求公司説明本次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是否存在向相關人員變相輸送利益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來,通過IPO及定增,九安醫療已累計完成融資18.41億元。而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總資產25.21億元。
對比發現,上市12年來,九安醫療不僅主營業務虧損,扣除募資後,資產規模也沒有明顯擴大,公司整體上似乎沒有什麼發展。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