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2021“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發佈儀式上,10位“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亮相現場。他們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艱苦奮鬥、攻堅攀峯,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為山東創新發展貢獻智慧和能量,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從零開始確實不容易,我們人手不足,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但我們堅持下來了,當年和我一同回來創業的同事們如今都在山東紮根了!”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研究員李永勝説。2014年,李永勝帶領企業進軍磁懸浮動力裝備這一全球新興領域,開始長達6年的艱苦攻關,“我們的技術人員曾連續工作140多天,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這種勁兒就是對技術鑽研的‘釘子精神’”。終於,天瑞重工成功研發出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懸浮離心製冷壓縮機、磁懸浮發電機等一系列高效節能磁懸浮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看到裝載着我們自己研發的雷達罩的飛機試飛成功,我們感到所有付出都值了!”為航空事業奮鬥了40年,從技術員到總工程師再到所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張明習如今雖已退休,卻依然停不下攀登的腳步。他帶頭奉獻,甘冒風險,完成了製作雷達罩的重要材料氰酸酯樹脂的研製及工程化應用,在航天、船舶等技術領域獲得廣泛應用。“科學技術的工作,就是登上一座高山,結果前面還有更高的山要你去攀登!”張明習説,他未來要做的研究工作還有很多。
“生物製藥需要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地鑽研,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就想踏踏實實地把自己做得好的產品往前推進,走向臨牀,走向市場,質優價廉,讓更多的羣眾受益,這就是我畢生的追求。”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趙麗麗説。17年前,28歲的她從中科院博士後出站後,放棄了美國的高薪職位來到山東,一頭扎進了生物製藥這個充滿坎坷、佈滿荊棘的領域,先後完成了十餘種新藥物的研發,有力推動了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特別是治療腫瘤、代謝性疾病等領域的技術進步。“我的父親也是一名腫瘤患者,如果我研發出的藥,能夠讓像他一樣的患者受益,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趙麗麗説。
“免費送給果農用了,沒有轉讓一個(專利),尤其是這個‘山農酥’梨。我就想盡快在生產上推廣,讓羣眾見到效益。我是個老黨員,要為鄉村振興作出一份貢獻。”山東農業大學教授陳學森被稱為“平民教授”,今天,他帶着上市後一個梨最高可賣到50元的“山農酥”梨來到現場,當現場觀眾品嚐後一個個發出“酥甜”“沒渣”“好吃”的讚歎時,陳學森由衷地笑了。培育一個新的果樹品種往往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多年,這麼好的專利就這麼無償轉讓了,有人説他“傻”。但陳學森説:“我是來自沂蒙山區的農家子弟,奉獻自己,服務社會,如果這樣是傻,我願意做一輩子的傻子,做這樣的傻子我感到很幸福。”
他們是山東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用責任、毅力與擔當,書寫着一個又一個創新奉獻的故事。“被一個個最美科技工作者深深感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一名山大學子,我要在以後的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學習,紮根齊魯大地,勤學篤行,真正做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現場觀看的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研三學生孫培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