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創業,為什麼馬雲經過20年的努力,可以打造出一家萬億市值的集團,而普通人同樣努力20年,想要打造出一家營收過億的公司也很難呢?
普通人與馬雲這樣級別的企業家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不可否認,普通創業者跟馬雲的綜合能力相比,還是相差了很多。但是我們可以倒退到20年前,馬雲的綜合能力並不會比普通人高太多吧?馬雲能力強是因為在創業路上遇到了很多事情,一點點鍛鍊了他的能力。如果我們擁有馬雲身上的某種特質,説不定20年後,也能打造出一家類似於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
我們跟馬雲之間缺少的那種特質又是什麼呢?説到底就是使命感。
使命感,説白了就是指我們通過創業要實現的社會價值。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騰訊的使命則是用户為本,科技向善。
幾乎每家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要不然也做不了這麼大。使命感恰恰是推着創業者不斷前行的原始動力。
創業之路,真的太難了,可能我們每天都會有放棄的想法冒出來,企業家們正是因為有使命感在這裏催着,最終讓他們一步一步堅持了過來。
判斷一個創業者認知高低的重要標準就是這個創業者是否具有使命感。雖然它沒有具體的標準,但是想要有一番大事業,使命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很多人聽到使命有點頭疼,因為感覺它太虛了,不知道怎麼落地?
其實,只要創業者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讓使命成為現實。
第一、無條件地相信。普通創業者與卓越的創業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就是普通創業者是因為看見了才相信。卓越的創業者則是因為相信,才能最終看見。
我們在確定公司的使命時,一定要發自肺腑,而不是為了忽悠外人。因為虛偽的使命感只是騙別人的,我們無法説服自己相信。當一件事自己都不相信的時候,那麼就很難做到了。
舉個例子:假設你現在的年收入只有10萬元,但是你逢人就説自己的目標是年入過億。如果你只是吹牛,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年入過億,那麼你大概率是實現不了這個目標的。
相反,假如你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在未來實現年入過億的目標,那麼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實現。你對自己越相信,動力就會越強。用不了幾年,真的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讓使命落地,那麼就要無條件地相信自己。
我們可以倒退回1999年,馬雲剛剛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假如我們是公司的“十八羅漢”之一,那麼馬雲會在小小的房子裏告訴你,我們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你會是什麼感覺?你很有可能認為馬雲這個人是傳銷頭子,可能已經在偷偷準備跳槽了。
就算當時公司有17個人都不相信馬雲,但是至少馬雲會無條件地相信自己,因為他通過相信自己,已經看到了20年後的場景。這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們現在就可以反問一下自己,我們公司的使命是什麼?我們是否無條件地相信自己呢?
第二、不忘初心。還有一些創業者會無條件相信自己,可是最終還是沒有讓自己的使命成真,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創業者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有的人不經意間就改變了創業的方向,最終導致距離目標越來越遠。
30年前,中國房地產開始崛起的時候,很多賺到錢的公司開始進入房地產領域,主業被逐漸荒廢。如果轉型順利,公司還是能夠賺一些錢的。可是這畢竟隔行如隔山,而且房地產的槓桿率很高,一旦遇到政策的變動,就會導致公司陷入到流動性危機當中。
史玉柱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通過賣漢卡和保健品賺到了一大筆錢,自信心爆棚的他想要打造珠海第一高樓巨人大廈。結果政策突變,巨人大廈資金鍊斷裂,成為了當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爛尾樓。
創業就是修煉自己“慎獨”能力的過程,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誘惑,有的看起來會非常誘人,只有能夠忍住不去碰,保持一種“慎獨”的姿態,才能讓自己最終完成公司的使命。
如果我們在創業過程中能夠做到無條件地相信自己,且可以不忘初心,那麼我們比同行有更大的可能完成使命。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裏,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現在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與重構”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何來競爭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顛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